咸欲金如粟,未间裤倍襦。
舟车纷载宝,弊吏贵藏污。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对沈石友七虞诗的和作之一,名为《读沈石友七虞诗感而和之七首(其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
首句“铜柱铭奇烈”,以“铜柱”象征历史的见证,暗示过去曾有过辉煌与壮烈的事迹,但紧接着的“方方事挽刍”则描绘了当前社会的凋敝景象,形象地比喻为人们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生活艰辛。
“催科书上考,嫠媪泣中途。”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苦难。催科,即催缴赋税,反映了官府对百姓的苛刻剥削。嫠媪,寡妇的别称,这里指代的是社会底层的弱者。诗人通过寡妇在途中哭泣的情景,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
“咸欲金如粟,未间裤倍襦。”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人们对财富的渴望与对基本生活需求的匮乏。人们希望财富如同谷粒一样丰富,却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难以满足,揭示了社会贫富差距的严重性。
“舟车纷载宝,弊吏贵藏污。”最后两句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腐败的官僚。舟车载宝,形容官员们贪污腐败,大量财富被他们私藏。而“弊吏贵藏污”则直接点明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表达了诗人对腐败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批判态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