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生春树合,鱼响夜潭虚。
《东山堂》全文
- 鉴赏
这首宋朝叶杲的《东山堂》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宁静画面。诗人以“何处著诗癯”开篇,巧妙地将自己置于一个思考与创作的空间,暗示了诗人的清瘦形象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接着,“岩边有隐庐”一句,点明了诗人的居住环境——一处隐匿于岩石之旁的简陋小屋,营造出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氛围。
“云生春树合,鱼响夜潭虚”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春天里云雾缭绕、树木葱郁的景象,以及夜晚潭水中的鱼儿轻轻游动的声音,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通过“云生”与“鱼响”的对比,诗人巧妙地传达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活力。
“住久无他姓,山空应读书”则进一步深化了隐居生活的主题,强调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以及在山中潜心阅读、汲取知识的情景。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志趣,也暗示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最后,“平分谢池月,吾亦百年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说,无论是月光下的池塘还是长久的隐居生活,都值得他用心去体验和享受,展现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外祖父无子以侄孙林广为后广之曾大父以一身兼两戎籍不能办而一之为子孙世役久之业尽人亡惟有广耳有司今又以广补北京镇南卫伍自是而后林氏子孙在新会者无孑遗矣丘陇之守委之谁耶予力不能振之赋二诗赠广庶有识而怜之者·其二
泪尽庐冈失母家,冢傍枯树也无花。
平安莫遣无书信,一度春归一度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