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寒林(hán lín)的意思: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横几(héng jǐ)的意思:指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
涓涓(juān juān)的意思:形容水流细小、连续。
泉石(quán shí)的意思:指真实可靠的朋友或忠诚的人。
松香(sōng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心情豁达开朗,不受外界困扰。
无声(wú shēng)的意思:没有声音或没有发出声音。
一色(yī sè)的意思:指一种颜色或一种品质完全一致。
篆书(zhuàn shū)的意思:篆书是古代的一种文字书写形式,也指以篆书为主要特征的书法艺术。
- 翻译
- 泉水轻流,如玉鸣响在山石间
天气寒冷,林木寂静,鸟儿悄然无声
- 注释
- 泉石:形容泉水从石头上缓缓流过。
玉鸣:比喻泉水声清澈如玉器相碰的声音。
天寒:指天气寒冷。
林静:树林安静,没有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鸟无声:形容鸟儿因为寒冷而停止鸣叫。
松香:松树散发出的香气。
篆书:古体书法的一种,这里可能指点燃的松香烟雾形状像篆书。
横几:横置的书桌或几案。
人与秋山:人与秋天的山景融为一体。
一色清:形容人和秋山都显得清新、素净。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静谧的山林景象,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泉石涓涓作玉鸣"中,“涓涓”形容水声细微而有节奏感,宛如玉石间轻轻流淌的泉水发出的清脆声音。这里通过对比,既突出了溪泉之美,又暗示了秋天的宁静。
"天寒林静鸟无声"则描绘出一个秋季的景象,天气转冷,森林中万籁俱寂,连鸟鸣也都不再有。这里通过“天寒”和“鸟无声”两个词语,强调了秋日的清凉与静谧。
"松香一篆书横几"中的“一篆”,一般指的是一束或一捆,这里可能是指一堆的书籍。诗人在用餐之余,拿起书籍横放于案几上,享受着松林中散发出的清新气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与文化乐趣的双重享受。
"人与秋山一色清"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诗人通过“人与秋山一色”来形容自己与大自然之间几乎融为一体的境界,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悠远,通过对山林景象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与自然合一的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王霁太博见寄
惜别心情彼此难,想君归去自能安。
轻舟荡桨依平岸,快水流冰下险滩。
梦到亲闻方岁晚,路迎江国少春寒。
牡丹时节西园醉,不得相同一倚阑。
和成都转运判官孙圣微见寄
文章平昔擅才名,使指于今总列城。
甲乙常联榜中第,东西俱作剑南行。
清吟愈觉交朋厚,老别难堪岁月惊。
惟喜归途近霄汉,吾乡留得是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