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夙所称,有勇方兼知。
是役岂得已,予心众谅之。
地利讵足守,擒虏夫何疑。
不支(bù zhī)的意思:不支指的是力量不足、支撑不住的意思。
策勋(cè xūn)的意思:指为了获得功勋而制定的计策或计划。
得已(de yǐ)的意思:得到已经足够,不再追求更多。
敌忾(dí kài)的意思:指敌对的双方互相仇恨、矛盾激烈。
地利(dì lì)的意思:指地理位置优越或地形地势适宜。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丰姿(fēng zī)的意思:指人的体态优美,形容人的姿态端庄秀丽。
复陶(fù táo)的意思:修复破损的陶器或陶瓷
谷风(gǔ f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风,也可以泛指风。
古法(gǔ fǎ)的意思:古代的方法或制度。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坚城(jiān chéng)的意思:指城市或者堡垒坚固,难以攻破。
嗟嗟(jiē jiē)的意思:表示悲伤、叹息或感叹的声音。
就近(jiù jìn)的意思:在附近,离得近。
临冲(lín chōng)的意思:临冲是一个动词短语,意思是临近冲突或面临危险的局面。
名园(míng yuán)的意思:指著名的园林或美丽的景区。
逆命(nì mìng)的意思:违背命运的安排,反抗命运的安排
岂得(qǐ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或者不能如愿以偿的意思。
人和(rén hé)的意思:和睦相处,人际关系融洽。
肉薄(ròu bó)的意思:指对敌人或者对手的兵力、力量比较薄弱,容易攻破或战胜。
善守(shàn shǒu)的意思:指善于守护、保持、坚守某种信念、原则或责任。
四夷(sì yí)的意思:指外国人或外族民族。
松竹(sōng zhú)的意思:指松树和竹子,比喻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操守。
天时(tiān shí)的意思:指天气和时间的适宜条件。
王师(wáng shī)的意思:指帝王的军队,也泛指强大的军队。
先声(xiān shēng)的意思:先声指的是在开始阶段就显示出声势或取得优势,预示着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香山(xiāng shān)的意思:指非常香,香气扑鼻。
熊罴(xióng pí)的意思:指勇猛、威猛的样子,也指勇猛的武力。
严冬(yán dōng)的意思:指寒冷的冬季,形容气候非常严寒。
鹰扬(yīng yáng)的意思:形容志向高远,精神振奋,昂扬向上。
征夫(zhēng fū)的意思:指招募壮丁参军,征召士兵。
竹帛(zhú bó)的意思:指古代用竹简和帛书写的文字,泛指古代的书籍或文献。
子弟(zǐ dì)的意思:指年轻一代,尤指学生。
此诗描绘了清帝弘历在静宜园驻跸期间,对即将出征的军队的勉励与期望。首句“金川久逆命,有征遣王师”点明了战争背景,金川之地长久反抗朝廷命令,因此派遣大军征讨。接着“临冲习古法,兹来阅熊罴”描述了军队准备充分,习练古代兵法,以壮士气。诗人赞扬子弟兵们不仅勇敢,且智谋兼备,能够攻无不克。
“肉薄无坚城,先声谅在兹”表达了对军队战斗力的信任,认为他们能以勇猛之势突破任何坚固的防线。诗人特意安排军队在香山附近的静宜园宿营,这里冬日虽寂寥,但松竹依然生机勃勃,象征着军队的坚韧不拔。面对寒冷的山谷风,即使陶冶情操的活动也难以维持,诗人借此表达对出征将士的关切。
“嗟嗟我征夫,严冬将发辎”则直接抒发了对即将出征士兵的感慨,严冬时节,他们将背负沉重的行装出发。诗人强调,虽然物质财富并非取胜的关键,但稳固的边防是国家安危所在。对于这次出征,诗人认为并非出于无奈,而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正义。
最后,“勖哉鹰扬旅,策勋竹帛垂”是对出征军队的鼓励,希望他们能像雄鹰般翱翔,功绩载入史册。整首诗情感饱满,既有对战争的严肃态度,也有对将士们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弘历作为君主的深思熟虑和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
一名兼一尉,未足是君伸。
厉数为诗者,多来作谏臣。
路翻平楚阔,草带古淮新。
天下虽云大,同声有几人。
月露发光彩,此时方见秋。
夜凉金气应,天静火星流。
蛩响偏依井,萤飞直过楼。
相知尽白首,清景复追游。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馀,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归。
近代多离乱,婚姻多过期。
嫁娶既不早,生育常苦迟。
儿女未成人,父母已衰羸。
凡人贵达日,多在长大时。
欲报亲不待,孝心无所施。
哀哉三牲养,少得及庭闱。
惜哉万钟粟,多用饱妻儿。
谁能正婚礼,待君张国维。
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