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皋杂咏·其十七》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感慨,描绘了人生的无奈与命运的捉弄。诗人黄仲昭在明朝时期,通过“性与时违事事差”,表达了自己与时代格格不入,事事不如意的境遇。他将一生的寄托放在了“付桑麻”上,即寄希望于农耕生活,寻求心灵的归宿。
接着,“看来富贵由天幸,传到儿孙有几家。”这两句则揭示了对世态炎凉和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富贵并非人人可得,即使得到了也未必能长久传承给子孙。这种对命运的无力感和对世事变迁的洞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反思,以及对人生价值和幸福真谛的探求。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触及了更广泛的人生哲学议题,引人深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最高楼.重九
寒食后,应只有重阳。佳节最宜觞。
便无花月犹多赏,有时风雨也悲凉。
问秋心,当此会,落何乡。漫种个、树儿闲亦老。
更化个、蝶儿眠亦好。翻旧帽,换新霜。
白衣自劝陶元亮,金衣谁慰杜秋娘。
笑匆匆,萸菊事,直须忙。
鹧鸪天·其一馀与半塘老人有西崦卜邻之约,人事好乖,高言在昔,款然良对,感述前游,时复悽绝
据榻连吟数往年,夜窗枥马警秋眠。
可怜燕市尊前月,又共吴云梦里天。
回首处,一潸然。小山招隐有新篇。
淮南几树留人桂,纵得攀援不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