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夕》
《七夕》全文
宋 / 叶梦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七夕残暑,三年记此宵。

傍檐依岭月,攲枕听江潮

瓠大何妨拙,槎回未觉遥。

何须乞巧河汉星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暑(cán shǔ)的意思:指仍然炎热的残余夏季。

河汉(hé hàn)的意思:指银河,也用来形容非常遥远的距离。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江潮(jiāng cháo)的意思:指江水的潮汐,也比喻形势变化迅速、人事变动剧烈。

乞巧(qǐ qiǎo)的意思:指女子在七夕节这天向织女乞求巧巧手,以增加自己的巧艺。

七夕(qī xī)的意思:指农历七月初七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乞巧节”。在这一天,有许多浪漫的传说和习俗,主要以庆祝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为背景。

星桥(xīng qiáo)的意思:指夜晚时,星星的光亮照映在水面上,形成一道美丽的桥梁。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在夏末初秋时节的景象,诗人叶梦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氛围与个人的情感。

首句“七夕仍残暑”,点明了时令,虽已至七夕,但暑气仍未消散,营造出一种夏日未尽的氛围。接着“三年记此宵”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特殊夜晚的深刻记忆,暗示了七夕节在他心中的独特地位。

“傍檐依岭月,攲枕听江潮”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略带凉意的夜晚。月光斜照在屋檐下,与山岭相映,江水拍岸的声音在耳边回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浪漫的意境。

“瓠大何妨拙,槎回未觉遥”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瓠(葫芦)和槎(木筏),表达了即使生活简朴或遭遇困难,也能保持乐观的态度,不觉遥远。这里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未来的积极期待。

最后,“何须论乞巧,河汉望星桥”两句,直接点明了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乞巧,即向织女祈求心灵手巧。然而诗人却认为,不必拘泥于形式,仰望星空,感受自然之美,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七夕节特定场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作者介绍
叶梦得

叶梦得
朝代:宋   字:少蕴   籍贯:苏州吴县   生辰:1077~1148

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一说祖籍处州松阳(今属浙江),为宋代名臣叶逵之后。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猜你喜欢

望乡台

一登还一望,一望复惆怅。

乡关望不见,泪落荒台上。

(0)

杞良妻

一哭长城裂,再哭长城崩。

长城窟中水,夜夜闻啼声。

哀哀双泪血,洒向城上月。

长城若不倾,何由见夫骨。

(0)

贫女叹

妾年八九龄,始知男女别。

十三学女工,穿针向秋月。

十五绣得双鸳鸯,自小不离慈母傍。

有髻不簪金雀钗,有耳不悬明月珰。

朝朝画眉临古井,爱渠百尺波澜静。

水底桃花不见春,愁心乱若青丝绠。

东家女儿花满头,问妾不嫁心焉求。

鹦鹉愿依丹桂老,蟪蛄安识青松秋。

乾坤无情白日短,寂寞空闺绿苔满。

何当约取许飞琼,月明夜夜吹琼琯。

(0)

新柳词

纤腰袅袅春风前,十五女儿真可怜。

天气困人眉不展,也随蚕事学三眠。

(0)

乞巧词

平生甘抱拙,何用天孙巧。

不知柳柳州,年年乞多少。

天孙今夜渡天河,人言天上巧最多。

妾今抱拙不求巧,愿赐拙多宁巧少。

东家巧女如凤凰,罗襦绣得金鸳鸯。

少年嫁夫先得巧,明珠论斗金盈箱。

妾守空闺甘寂寞,苦心不恋东家乐。

却笑天孙长别离,纵使巧多徒尔为。

(0)

房中思

红烛照啼痕,当窗伴孤影。

莎鸡语庭树,长夜心耿耿。

梦寻关山去,不识关山路。

长亭枫叶秋,忆君相别处。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