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苏轼偃松法并志以诗即用题苏画韵》
《拟苏轼偃松法并志以诗即用题苏画韵》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偃松写自元祐载,春秋八百沧桑改。

模松意乃思其人,松则传焉人亦在。

似乎否乎我不知,兴来还叠瀛仙诗

底须娄举黄与倪,试听古籁千年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沧桑(cāng sāng)的意思:指岁月变迁、事物变化、人世变幻的历程。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底须(dǐ xū)的意思:指事物的真实情况或底层的内情。

来还(lái huán)的意思:表示对过去的错误或过失进行补救或弥补。

千年(qiān nián)的意思:指长时间,形容时间的长久。

试听(shì tīng)的意思:试听指的是在听取音乐、广播、录音等之前先试听一下,以确定是否满意或合适。

似乎(sì hū)的意思:似乎表示某种猜测或推测,有一种模糊的、不确定的感觉。

仙诗(xiān shī)的意思:指优美的诗歌,具有仙境般的美好和超凡脱俗的意境。

偃松(yǎn sōng)的意思:形容树木或草地倒下或躺下。

瀛仙(yíng xiān)的意思:指美丽的仙境或神仙居住的地方,也用来形容某个地方非常美丽。

鉴赏

此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拟苏轼偃松法并志以诗即用题苏画韵》。诗中以偃松为载体,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变迁。诗人通过“偃松”这一形象,寄托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诗中“春秋八百沧桑改”一句,既展现了时间的漫长与变化之大,也暗示了历史的更迭与文化的传承。

“模松意乃思其人,松则传焉人亦在”,这两句诗将“偃松”与“其人”紧密相连,寓意着通过艺术作品(此处指“偃松”)可以传达和纪念人物的精神与事迹,即使物是人非,但艺术作品却能长久地承载和传递这些记忆。

“似乎否乎我不知,兴来还叠瀛仙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时的心境,既有对艺术创作本身的思考,也有对灵感突发时的喜悦与追求。诗人似乎在说,对于艺术创作的真谛,他或许并不完全明了,但在创作的热情激发下,他能够创造出如同仙人般美妙的诗句。

最后,“底须娄举黄与倪,试听古籁千年吹”,这两句诗则进一步强调了艺术作品超越时空的力量,它能够跨越千年的历史,触动人心,让后世之人也能感受到前人的思想与情感。这里提到的“娄举黄与倪”可能是指古代的画家或艺术家,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艺术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能力,能够跨越时代的界限,影响和启迪后来的人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偃松”的描绘和联想,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艺术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石洞门·其二

未逢仙手破天荒,我得披云第一章。

它日爱奇思谢客,却须因事忆刘郎。

(0)

梅花·其七

酦醅新酒人间熟,蓓蕾寒梅岭上开。

亲自折归樽畔去,几回寻向雪中来。

(0)

寄卧云先生

卧云先生由内观,谓使妻子忘我难。

顾予且不自有父,安得有汝为悲欢。

武林溪上乃所寄,今且几岁无往还。

源头流水去复去,落花缤纷春屡残。

秦人汉世不须问,寂然自在桃花湾。

嵩岳游人忽相逐,群碧插空三十六。

渔人不见空怀想,路迷山口今谁访。

几时行,几时归。

本无行止吾何疑,岂将眼力随尘机。

行亦可,归亦可。

长沮桀溺非通道,此生未必山中老。

(0)

次曾德宣竹窗之韵

导彼清泠泉,育此婵娟身。

幽哉窗户间,猗猗窥鳞鳞。

有霜能独留,无德难相亲。

乃闻曾子风,嗜好非今人。

(0)

偈·其五

达磨携将一只归,儿孙从此赤脚走。

借他朱履代麻鞋,休道时难事掣肘。

化鹏未遇不如鹍,画虎不成反类狗。

(0)

一字至七字送梦锡梦锡托疾引归

行,行。宿驾,宵征。秋渐老,雨初晴。

黄叶归思,青山去程。身随一雁远,眼入故乡明。

流水光阴可惜,浮云轩冕自轻。

把酒日飞鹦鹉盏,寻花更到凤凰城。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