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山看火,小麦未黄。
大麦已可舂之,糜之啖姑及我。
紫山紫山须看火。
这首诗描绘了明末清初时期农村生活的场景,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农事活动与乡村生活的情景。
首句“紫山看火”,以“紫山”象征广阔的田野,而“看火”则暗示着农民们正在田间点火,可能是在进行某种农事活动,如烧荒或驱赶害虫,营造出一种忙碌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接着,“小麦未黄,大麦已可舂之,糜之啖姑及我。”描述了小麦还未成熟,但大麦已经可以收割并加工成面粉,供人食用。这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以及农民对时间的敏感和对作物生长周期的把握。
“鸡栖于篱犬入户,蚕妾连宵无伴夥。”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夜晚的生活景象。鸡在篱笆旁栖息,狗自由地进入农户家中,而养蚕的女仆则在夜间忙碌,没有伴侣陪伴,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勤劳。
最后,“紫山紫山须看火。”再次强调了对“紫山”的关注,同时也呼应了开头的“看火”,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韵律感,表达了对农事活动的重视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农村生活的繁忙与和谐,以及农民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对生活的热爱。
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
群臣杂沓驰后先,宫官穰穰来不已。
是时新秋七月初,金神按节炎气除。
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旆卷以舒。
逾梁下坂笳鼓咽,嵽嵲遂走玄宫闾。
哭声訇天百鸟噪,幽坎昼闭空灵舆。
皇帝孝心深且远,资送礼备无赢馀。
设官置卫锁嫔妓,供养朝夕象平居。
臣闻神道尚清净,三代旧制存诸书。
墓藏庙祭不可乱,欲言非职知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