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答前春信,西飞雁不逢。
应随丹灶鹤,同看白云松。
这首诗《寄冲晦》是宋代诗人姚镛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首句“欲答前春信”,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复之前春天的消息,流露出一种期待与关切。接着,“西飞雁不逢”一句,以雁南飞的景象象征着友人远行,而诗人未能相遇,暗含了对友人行踪的牵挂和对相聚的渴望。
“应随丹灶鹤,同看白云松”两句,运用了仙鹤与白云、松树的意象,寓意着友人可能已归隐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着超凡脱俗的生活。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生活的羡慕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花雨翻经石,山鸣出定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花瓣如雨般飘落,落在石头上,山间传来钟声,似乎在回应着某种内心的呼唤。这一场景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神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平静与和谐的渴望。
最后,“何时寻旧住,却说武夷峰”表达了诗人希望未来能够再次与友人相聚,一同前往武夷山,体验那里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这不仅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是对友情与自然之美的永恒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审美情趣的高雅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