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皓图》
《四皓图》全文
明 / 薛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雪鬓苍髯识者稀,功成犹自先几

宁知后日纷纷处,却道刘侯计已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后日(hòu rì)的意思:指未来的某一天,即明天以后的日子。

识者(shí zhě)的意思:指能够认识、了解事物本质和内涵的人。

先几(xiān jǐ)的意思:指事情或情况发生之前的几天或几个时期。

犹自(yóu zì)的意思:仍然、依然

鉴赏

这首诗《四皓图》由明代诗人薛瑄所作,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四皓的形象与命运,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被误解和遗忘的感慨。

首句“雪鬓苍髯识者稀”描绘了四皓年老的形象,以“雪鬓苍髯”比喻他们的白发和胡须,暗示他们年事已高。同时,“识者稀”则点出了世人对他们身份和智慧的忽视,强调了他们的不被理解。

次句“功成犹自昧先几”进一步揭示了四皓的处境。这里的“功成”指的是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昧先几”则是说他们未能预见或避免后来的不幸。这句话暗示了四皓在功成名就之后,仍然面临着未知的挑战和困境。

后两句“宁知后日纷纷处,却道刘侯计已非”则表达了对四皓命运的反思。这里提到的“后日纷纷处”可能是指他们晚年的生活环境或遭遇,而“刘侯”可能指的是汉高祖刘邦,暗示了四皓与汉室的关系。这两句诗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四皓晚年遭遇的同情和对当时决策的质疑,即即便在他们看来正确的决策,在后来也未必是最佳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四皓形象的描绘和对其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被误解和遗忘的感慨,以及对人性复杂性和历史偶然性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薛瑄

薛瑄
朝代:明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
猜你喜欢

过王氏南园看竹刘以和携酒至共酌林间·其一

王子时相见,刘郎晚共携。

邀人竹林下,沽酒石桥西。

林绚甜椔发,畦深苦藚齐。

徘徊未能饮,着意鸟频啼。

(0)

感事二首·其二

野战曾无赖,民生遂不支。

仓皇轻反侧,狼藉尚倾危。

夕路豺狼横,春山鸟雀悲。

时时瞻北极,光耀注南陲。

(0)

北平十二咏·其六御黄子

本是中园李,多因杏接成。

喜传希世味,因锡御黄名。

圆莹含秋色,甘香注露英。

只今玉食俭,远物未曾徵。

(0)

题马元善所藏松庵墨菊歌

松庵道人写墨菊,幽兴宛在山岩中。

轩然苍石立苔藓,枝叶掩冉生秋风。

石傍扶疏出三本,土润根肥气深稳。

彤霞匝地铸黄金,白露漙空湿香粉。

马君好古天趣真,昔年省郎吾故人。

升堂把酒对图画,使我意与南山亲。

君家旧宅龙沙北,荒圃经年归未得。

何当斸地种千株,日倚湖亭看秋色。

(0)

题溪山春晓图寄赠萧翀

土山戴石石角倾,偃树杂出如幢旌。

青天微茫晓色动,雨气合沓千峰晴。

野桥西边有村路,之子鸣鞘踏云去。

重岩花发似闻香,隔水莺啼不知处。

东南连年飞战尘,如此山水何清新。

石田到处长荆棘,岂有荷耒春耕人。

我昨西游登武姥,手抉云霞望仙府。

把酒忽逢东海生,醉卧溪南紫萝雨。

紫萝阴阴覆岩扉,十日寻幽行未归。

云峰流泉半空落,六月飞雪沾人衣。

拂衣归隐知何日,却对画图心若失。

不闻流水渡溪还,时见浮云向山出。

怀哉桃花修竹林,江海秋高烟雾深。

岂无耕钓在田野,谁识悠悠沮溺心。

(0)

卢仙坛歌

我思昔人有卢仙,冥栖乃在三顾巅。

后来乘云去不返,荒坛委绝成千年。

坛角峨峨石色古,上隔青天应尺五。

飙车笙鹤时下来,白日松梢度飞羽。

云霞东南五色开,当时旧宅安在哉。

林间驯虎去已久,池底神鱼呼不来。

我惭学仙苦局促,十日寻幽憩林麓。

月中缥缈见乘鸾,示我玄文不成读。

中峰积翠凌紫冥,下有流水声泠泠。

丹崖千仞不可陟,黄叶满山秋露零。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