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会 侍 者 开 应 庵 塔 铭 宋 /释 咸 杰 三 十 余 年 沙 魇 ,一 十 五 处 脱 空 。欲 彰 从 前 家 丑 ,何 妨 刻 石 流 通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从前(cóng qián)的意思:从前表示过去的时间,过去的事情或情况。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家丑(jiā chǒu)的意思:家庭内部的不幸或丢脸的事情。
刻石(kè shí)的意思:形容言行坚定不移,像刻在石头上一样不可改变。
流通(liú tōng)的意思:指货物在市场上自由买卖、交换的状态。
前家(qián jiā)的意思:指以前的住所或居住地。也可指以前的工作单位或职位。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沙魇(shā yǎn)的意思:指沙漠中遇到的困境或危险,比喻陷入困境或面临危险的境地。
石流(shí liú)的意思:指山体滑坡时,石块和泥沙像水流一样迅速滑下山坡的现象。
脱空(tuō kōng)的意思:指摆脱束缚、解脱出困境。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咸杰所作的《送会侍者开应庵塔铭》中的片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多年修行生涯的回顾和反思,"三十馀年沙魇"描绘了他长时间在艰难困苦(沙魇)中修行的经历,"一十五处脱空"则暗示了他在众多困境中获得解脱或悟道的时刻。"欲彰从前家丑"可能指的是他愿意公开分享自己过去的不足,以此来激励他人或自我反省,"何妨刻石流通"则表示他不介意将这些经历刻在碑铭上,让后人知晓并流传。
整体来看,这首诗透露出一种坦诚和无私的精神,体现了佛教徒对于修行历程的坦荡态度和对佛法传播的执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曹商之宿州兼简骆偃
病起春城暮,行心暗结愁。
全吴无旧业,半世祇羁游。
岛雾沈晴树,汀烟入夜舟。
故人应老大,佐幕久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