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疑程氏,惟诗取晦翁。
二箴家有本,孤论世无同。
复重(fù zhòng)的意思:指事物重复出现或重复发生。
孤论(gū lùn)的意思:指一个人在思考、辩论或讨论某个问题时,独自一人持有的意见或观点。
归公(guī gōng)的意思:归还给公家,归还给公众。
浩渺(hào miǎo)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无法估量的样子。
论世(lùn shì)的意思: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后以“论世”指研究时世。 汉 东方朔 《七谏·谬谏》:“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元 柳贯 《故相东平忠献王挽歌词》:“记功宜显显,论世匪区区。” 鲁迅 《<且介亭杂文>序言》:“倘要知人论世,是非看编年的文集不可。”
骑鲸(qí jīng)的意思:指人们追求高尚理想和伟大事业时的勇气和决心。
商榷(shāng què)的意思:商榷是指商议、讨论问题,特指对意见、观点进行辩论或争辩。
水心(shuǐ xīn)的意思:形容人心灵善良、充满爱心。
麈柄(zhǔ bǐng)的意思:指权势的象征,也用来形容权柄的实质。
自从(zì cóng)的意思:自从表示一个事件或情况开始以后一直延续至今。
这是一首充满了个人情感和文学追求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古籍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回忆与怀念,以及对于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独特看法的坚持。
首句“自从水心死,麈柄独归公”中,“水心”的含义不明确,但结合下文,可以理解为某种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消逝,“麈柄”则是古代书籍的装饰,用以比喻诗人所持之学问。这里表达了诗人在失去了一些珍贵的事物后,只剩下自己独自持守着某种知识或信念。
接下来“于易疑程氏,惟诗取晦翁”中,“于易”可能指的是《易经》,而“程氏”则是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的学说。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研究学问时,对程氏学说的怀疑态度,而在文学创作上,却偏好晦涩难懂的老子(“晦翁”),显示了诗人对于深奥哲理的追求和对传统学术的批判精神。
再下“二箴家有本,孤论世无同”中,“二箴”可能指的是某种古籍,而“孤论”则表达了诗人在学术上独树一帜,不随波逐流。这里强调了诗人的独立思考和对知识的独特理解。
最后两句“不复重商榷,骑鲸浩渺中”,通过“不复重商榷”表达了诗人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情或学术争论的放下,而“骑鲸浩渺中”则是用了古代神话中的故事,比喻诗人在文学创作上如同乘龙跨海,遨游于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之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学术追求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内心信念的高洁情操,以及对于文学艺术深邃哲理的不懈追求。
屋头橙实如李梅,庭下葵花深覆杯。
豆田失雨不称意,野菊出苗虚见猜。
故人相望一尊酒,问我此住何时回。
江山空自污敲扑,笔砚洗复生尘埃。
交情自惜少同调,人事只今多好乖。
欲随明月觅公处,限以白浪摇长淮。
舟楫误逢蛟鳄横,岁月苦遭霜露催。
侧身西望莫回首,堂上书生心已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