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寻 仙 唐 /张 籍 溪 头 一 径 入 青 崖 ,处 处 仙 居 隔 杏 花 。更 见 峰 西 幽 客 说 ,云 中 犹 有 两 三 家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两三(liǎng sān)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致在两个或三个之间。
青崖(qīng yá)的意思:指险峻的山崖或悬崖。
三家(sān jiā)的意思:指三个家族、三个势力或三个团体。
溪头(xī tóu)的意思:指溪流的起点或源头,也可指事物的开端或起始阶段。
仙居(xiān jū)的意思:指仙人居住的地方,也用来形容环境优美、宜居的地方。
一径(yī jìng)的意思:直路,一条径路。
幽客(yōu kè)的意思:指生活在幽静、偏僻的地方的客人,也可指喜欢独处、远离尘嚣的人。
云中(yú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虚无缥缈。
- 注释
- 溪头:山涧的源头。
一径:一条小路。
青崖:青翠的山崖。
处处:各处。
仙居:仙人的居所。
隔:间隔。
杏花:杏树上的花朵。
更见:再看。
峰西:山峰的西边。
幽客:隐居的客人。
说:讲述。
云中:云端。
犹有:还有。
两三家:两三户人家。
- 翻译
- 山溪边的小路蜿蜒深入青翠的山崖,
沿途的仙人住所被杏花点缀,若隐若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人迹罕至的幽深山谷景象,溪流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青翠的崖壁之间。诗中的“处处仙居隔杏花”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那些仙境般的住所被盛开的杏花所围绕,显得格外神秘和宁静。
“更见峰西幽客说”一句,透露出诗人在山巅之西,又发现了一位隐士或是道人的踪迹。这里的“幽客”指的是那些喜爱孤独生活的人,他们选择远离尘世,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
最后,“云中犹有两三家”则进一步扩展了这份仙境般的氛围。诗人在云雾缭绕之处,依稀辨认出几户隐士的居所,这些“两三家”不仅是空间上的存在,更是心灵上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仙境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鸣琴泉
昔闻流水操,想见流水音。
况复山泉声,声自如鸣琴。
可笑山中人,强作碧沼深。
暗流不复鸣,遗声杳莫寻。
近闻石钟山,苏辨正古今。
郦元与李渤,地下当噤喑。
惜乎不闻此,使我徒登临。
道人笑谓余,胡不求琴心。
何劳弦上声,况此非徽金。
四逸台
异时常独饮,对月成三人。
已喜三士游,况遇金城辛。
洧渊俯龙室,废台干白云。
委径已就荒,九仞将遂湮。
飘然如四鹤,蹑屐披荆榛。
北冈翻波涛,南岫列嶙峋。
登台与佳名,大笔书苍珉。
占此泉石清,坐使草木春。
诸公廊庙材,我期兹隐沦。
醉蓬莱·其七丙午寿八窗叔
自陇头垂谱,调鼎传家,典刑犹有。
岁岁芳期,报小春时候。
仙骨非凡,生香不断,标格蕙兰右。
江路孤山,水边雪际,为渠诗瘦。
白玉堂前,青毡席上,孰谓无人,有如此酒。
得意春风,且占万花首。
会看常娥,移栽月殿,肯向桂华后。
应笑家林,枯松厌蹇,岁寒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