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闻袄庙火,已见德车旌。
挟强图一逞,莫问出师名。
出师(chū shī)的意思:指军队出发或学生离开师傅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
德车(dé chē)的意思:指为人忠诚、品德高尚的朋友。
过重(guò zhòng)的意思:指超过一定限度的重量或负担。
见德(jiàn dé)的意思:指看到他人的德行或品德高尚。
景教(jǐng jiào)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壮观,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牵牛(qiān niú)的意思:指引、带领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或方法。
扰扰(rǎo rǎo)的意思:指连连扰乱、打扰。
无穷(wú qióng)的意思:没有尽头,无限。
吁嗟(yù jiē)的意思:表示叹息、慨叹、感叹或唏嘘,形容人们的情绪或心情低落或失望。
这首诗名为《书愤(其三)》,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诗中描绘了社会上纷繁复杂、无尽的琐事,以及人们在面对宗教活动时的感慨与无奈。通过“袄庙火”和“德车旌”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仪式的重视与参与。同时,诗人也借由“过重牵牛罚”、“横光啮犬争”等细节,展现了社会中权力斗争的残酷与不公。
“挟强图一逞,莫问出师名”,这两句更是直击核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强者为所欲为、弱者无力反抗的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诗中的“出师名”不仅指军事行动的名义,更暗含了对权力背后动机的质疑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社会的种种矛盾与不公,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公平正义的强烈呼唤。黄遵宪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将个人的愤慨融入到对社会现象的广泛思考之中,展现出一位时代见证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经时苦炎暑,心体但烦倦。
白日一何长,清秋不可见。
岁功成者去,天数极则变。
潜知寒燠间,迁次如乘传。
火云忽朝敛,金风俄夕扇。
枕簟遂清凉,筋骸稍轻健。
因思望月侣,好卜迎秋宴。
竟夜无客来,引杯还自劝。
一日日,作老翁。一年年,过春风。
公心不以贵隔我,我散唯将闲伴公。
我无才能忝高秩,合是人间闲散物。
公有功德在生民,何因得作自由身。
前日魏王潭上宴连夜,今日午桥池头游拂晨。
山客砚前吟待月,野人尊前醉送春。
不敢与公闲中争第一,亦应占得第二第三人。
劝君买取东邻宅,与我衡门相并开。
云映嵩峰当户牖,月和伊水入池台。
林园亦要闻闲置,筋力应须及健回。
莫学因循白宾客,欲年六十始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