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其二十一》
《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其二十一》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小儿不识悲,但为索乳啼。

大儿面如墨,对我常呜咿

慰使弗呜咿,我泪纷已垂。

又恐伤亲心,苦作吞声悲。

吞声亲不闻,汝魂应闻之。

我同汝子哭,汝还亲切窥。

泪尽究奚益,不哭难强支。

一瞬十八年,缘尽复何期

两儿汝骨血,汝当魂护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大儿(dà ér)的意思:指家中的长子。

骨血(gǔ xuè)的意思:指亲人或至亲的关系。

何期(hé qī)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护持(hù chí)的意思:保护和扶持。

亲心(qīn xīn)的意思:指亲近的心意或真心实意。

亲切(qīn qiè)的意思:友好、热情、和蔼可亲

吞声(tūn shēng)的意思:指忍气吞声,不敢发声或表达自己的意见或不满。

呜咿(wū yī)的意思:形容婴儿哭声。

小儿(xiǎo ér)的意思:指儿童、小孩子。

一瞬(yī shùn)的意思:一瞬意为非常短暂的时间,指极短的时间,一眨眼的功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的困境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母亲对孩子们深切的关爱和无奈的情感。

首句“小儿不识悲,但为索乳啼”,描绘了小孩子的纯真无知,他们只会因为饥饿而哭泣,不懂得悲伤。接着,“大儿面如墨,对我常呜咿”则描述了稍大的孩子可能因为其他原因(可能是疾病或疲劳)而显得疲惫不堪,对着母亲发出呜咽的声音。

“慰使弗呜咿,我泪纷已垂”表现了母亲试图安抚孩子,但看到孩子痛苦的样子,她自己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接下来的“又恐伤亲心,苦作吞声悲”则揭示了母亲内心的矛盾——她不想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悲伤,以免加重他们的痛苦,于是选择默默承受。

“吞声亲不闻,汝魂应闻之”表达了母亲希望即使自己无法得到孩子的理解,也希望孩子的灵魂能够感受到她的爱和关怀。最后,“我同汝子哭,汝还亲切窥”则想象着如果自己和孩子一起哭泣,孩子或许能感受到这份情感的连结。

“泪尽究奚益,不哭难强支”表明了母亲在情感上的挣扎,即使泪水流干也无法解决问题,但如果不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内心会更加难以承受。最后,“一瞬十八年,缘尽复何期?”感叹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无常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复杂,以及面对生命困境时的无助与坚强。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减字木兰花

空床响琢,花上春禽冰上雹。醉梦尊前,惊起湖风入镬寒。

转关镬索,春水流弦霜入拨。月堕更阑,更请宫高奏独弹。

(0)

题陈公园

春池水暖鱼自乐,翠岭竹静鸟知还。

莫言叠石小风景,捲帘看尽铜官山。

(0)

长句与晴皋索普洱茶

滇南古佛国,草木有佛气。

就中普洱茶,森冷可爱畏。

迩来入世多尘心,瘦权病可空苦吟。

乞君分惠茶数饼,活火煎之檐卜林。

饮之纵未作诗佛,定应一洗世俗筝琶音。

不然不立文字亦一乐,千秋自抚无弦琴。

海山自高海水深,与君弹指一话去来今。

(0)

春草词,泉南陈彦廉氏少孤作堂奉其母庄以居名之曰春草为赋春草词六解·其二

春还芳草碧,子长赖母力。

草色有枯荣,母恩无终极。

(0)

杂咏十首·其七射雉

有鷕两雉鸣,彩彩好羽仪。

挟弹东邻子,潜睨如蹲狸。

一发得其雄,再发并其雌。

洒血平芜间,赳赳过水湄。

微物不充鼎,凭高一扬眉。

结束驰前山,射杀子母麋。

丈夫飞食肉,肯饱藿与葵。

所志猎沙场,好生亦何为。

(0)

河传.送米紫来入燕

南陌,归客,紫骝骄。

水驿山椒,路遥,落花如雨烟外飘。

河桥,折残杨柳条。

别酒西堂官烛短,红玉碗,醉也休辞满。

漏声催,且徘徊,一杯,劝君更一杯。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