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衍长官知辽州》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周 衍 长 官 知 辽 州 宋 /梅 尧 臣 二 月 辽 阳 去 ,辽 阳 草 未 生 。春 风 吹 胡 沙 ,卷 起 黄 云 平 。土 人 耕 耨 晚 ,种 黍 何 时 成 。塞 地 寒 且 薄 ,百 役 子 宜 轻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役(bǎi yì)的意思:指百种工作或职务,也泛指各种各样的工作。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地寒(dì hán)的意思:寒冷的地面,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二月(èr yuè)的意思:形容春天来临,气候逐渐转暖。
耕耨(gēng nòu)的意思:辛勤耕种,努力劳动。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胡沙(hú shā)的意思:指狂风吹沙,形容大风吹起沙土,使人难以辨别方向和前进的道路。
辽阳(liáo yáng)的意思:形容言语辞令犀利,能言善辩。
土人(tǔ rén)的意思:指没有见识、没有修养、没有文化素养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周衍长官知辽州》,描绘了辽阳早春时节的景象和边塞生活的艰辛。首句“二月辽阳去”,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辽阳在冬季尚未完全苏醒,草木尚在萌芽。“春风吹胡沙”形象地展示了边地风大沙多的特点,黄云被卷起,显出环境的荒凉。“土人耕耨晚,种黍何时成”表达了对当地农事的关切,由于气候寒冷,耕作时间推迟,诗人担忧作物的生长进度。“塞地寒且薄,百役子宜轻”则揭示了边疆生活的艰苦,人们承受着多重劳役,但因条件恶劣,应适当减轻他们的负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既展现了辽州早春的自然风貌,又流露出对友人的关怀和对边地民生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