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嫌春老花飞湿,要听秋来雨打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桐径在不同季节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自然与和谐之美。
首句“不嫌春老花飞湿”,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即使春天已老,花朵凋零,被雨水打湿,他也不感到厌烦或遗憾。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接纳与欣赏,展现出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
次句“要听秋来雨打声”,则转向了秋天的景象。诗人期待着秋雨的到来,渴望聆听雨滴敲击地面的声音。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声响,也暗示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仿佛在雨声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后两句“一自移根来禁籞,朝阳常有凤凰鸣”,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桐树比作从禁苑移植而来,象征着它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孤独到被关注的成长过程。而“朝阳常有凤凰鸣”则寓意着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总有美好的事物与希望存在,正如朝阳总是带来新的开始,凤凰的鸣叫象征着吉祥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四季更替、生命成长以及内心平静的深刻感悟。它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面对生活变化的人生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分韵得梦字
凉风振林木,恻恻初寒动。
肃客桃花源,张筵鸣玉洞。
落日照金樽,飞雪栖画栋。
谈玄味妙理,谑笑杂微讽。
取琴雪巢弹,共听金石弄。
嘉会固难并,聚散恍春梦。
明发大江舟,天阔孤鸿送。
送族侄扩之通州
吾族最全盛,家声诗礼传。
自遭丧乱后,谁能事陈编?
犹子苦好学,乡闾称独贤。
文采珊瑚枝,照映《棠棣》篇。
时同竹林会,啸咏相周旋。
一朝携酒至,别我荒城边。
问渠欲何之,言将适通川。
通川渺何许,远在沧海壖。
府侯朱夫子,招我开讲筵。
老怀极慰喜,汝去毋留连。
吹墟千里外,感激故人怜。
修程尽努力,慎勿中道捐。
蛟龙起春雷,雕鹗抟秋天。
物遇各有时,立功须盛年。
此行非草草,著鞭宜尔先。
要登青云路,忠义尚勉旃。
舟发梁溪水,帆拂狼山烟。
骨肉重相思,两地心悬悬。
长江浩无波,击楫秋风前。
行当赋清句,怀此山中泉。
《送族侄扩之通州》【元·华幼武】吾族最全盛,家声诗礼传。自遭丧乱后,谁能事陈编?犹子苦好学,乡闾称独贤。文采珊瑚枝,照映《棠棣》篇。时同竹林会,啸咏相周旋。一朝携酒至,别我荒城边。问渠欲何之,言将适通川。通川渺何许,远在沧海壖。府侯朱夫子,招我开讲筵。老怀极慰喜,汝去毋留连。吹墟千里外,感激故人怜。修程尽努力,慎勿中道捐。蛟龙起春雷,雕鹗抟秋天。物遇各有时,立功须盛年。此行非草草,著鞭宜尔先。要登青云路,忠义尚勉旃。舟发梁溪水,帆拂狼山烟。骨肉重相思,两地心悬悬。长江浩无波,击楫秋风前。行当赋清句,怀此山中泉。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4467c6812427a60340.html
泾县石壁道中
万山从西来,中断忽如劈。
攒峰阻重关,两崖立坚壁。
绝壑喷飞流,触石势逾激。
神龙宅其下,白昼飞霹雳。
涉险恐羸骖,凌高快健翮。
须臾得仙馆,颇觉契幽寂。
入竹敞凉轩,扫花吹铁笛。
坐久竟忘疲,尘襟忽如涤。
翻思崎岖间,使我心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