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丹心(dān xīn)的意思:指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心。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老子(lǎo zi)的意思:指自称,用于自傲、自夸的口气。
蓼莪(liǎo é)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轻率、不稳定。
梅月(méi yuè)的意思:指冬季的时候,梅花盛开,月色明亮。形容寒冷的冬夜中,梅花的清香和明亮的月光给人带来温暖和安慰。
南国(nán guó)的意思:指中国南方地区,也可用来形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
婆娑(pó suō)的意思:形容舞蹈或树木等摇曳的样子,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姿态或行动优美。
蒲柳(pú liǔ)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柔弱,软弱无力,缺乏韧性。
绮罗(qǐ luó)的意思:绮丽华美,繁琐复杂。
如意(rú yì)的意思:符合心意,符合愿望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笙歌(shēng gē)的意思:形容热闹喜庆的场面或景象。
挑灯(tiǎo dēng)的意思:指夜间不睡觉,继续工作或学习。
吞声(tūn shēng)的意思:指忍气吞声,不敢发声或表达自己的意见或不满。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 翻译
- 老者驾车长久地徘徊,坐着聆听笙歌环绕着华丽的衣裳。
回忆起西凉那十里之地,如意的日子如同南国的流水般匆匆流逝。
心中压抑的悲伤像蒲柳般无声,无人理会这岁月的流转和家庭的哀愁。
孤独的心在红梅与皎洁月光下更加寂寞,常常挑灯询问深夜何时才会过去。
- 注释
- 老子:指年老的人。
婆娑:形容行动迟缓或徘徊不前。
笙歌:笙和歌声,泛指音乐和宴会的欢乐气氛。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代指华美的服饰。
西凉:古代地区名,这里可能象征过去的美好时光。
如意:象征如意的生活或愿望。
南国:南方,这里可能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流梭:比喻时间如梭,快速流逝。
吞声:忍住不发出声音。
蒲柳:古人常以蒲柳自比,形容体弱多病。
纪节:记录或标记时间。
蓼莪:《诗经》中的篇名,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孝道。
丹心:忠贞的心。
梅月:梅花盛开的季节和明亮的月夜。
挑灯:点燃灯火。
夜如何:夜晚过得怎么样。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的作品,题为《元夕感旧》,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感慨。诗中,作者以“驾轺老子久婆娑”起笔,描绘了自己在京口度过元宵节时,听着笙歌、环绕着华服佳人的场景,但内心却沉浸在对历史往事的沉思中。
“十里西凉忆如意,百年南国比流梭”运用比喻,将过去的时光比作西凉之地的千里繁华,与南国的百年流转相比,暗示了岁月如梭,人事变迁。接着,“吞声有恨哀蒲柳,纪节无人废蓼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如同蒲柳般脆弱,感叹无人能理解他的哀愁,同时又提及无人忘记亲人的节日祭祀。
最后,“寂寞丹心耿梅月,挑灯频问夜如何”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去的怀念,他独自在月光下挑灯,反复询问夜晚的流逝,流露出深深的感伤和对故人亡友的缅怀。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元夕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哀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公出驻节陶太守池馆踰宿徙居行台·其一
秋色覆琼宇,寒花转白蘋。
檐晴喧瑞雀,藻密隐祥鳞。
山石堆云远,池涧引泉新。
混混无止息,级级故峋嶙。
长吟时顾影,伴峙且欹巾。
流行敢混俗,卓立自超群。
野旷多奇趣,境清无纤尘。
主人开绿野,五马驾朱轮。
英风凌苍汉,壮志御青云。
竹帛恒自矢,声华应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