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画建溪图》
《题画建溪图》全文
唐 / 方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六幅轻绡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

分明记得行处,祗欠猿声与鸟啼。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àjiàn
táng / fānggān

liùqīngxiāohuàjiàntónghuāxiàgāo

fēnmíngcéngxíngchùzhīqiànyuánshēngniǎo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高低(gāo dī)的意思:指事物的高度和低度,也可指人的品质、能力等的高低。

记得(jì de)的意思:保持记忆,不忘记。

建溪(jiàn xī)的意思:建筑水利工程。也指修建堤坝、河道等水利设施。

轻绡(qīng xiāo)的意思:指细薄的纱或丝绸。

桐花(tóng huā)的意思:指人生短暂,比喻时光易逝,生命短暂。

下路(xià lù)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支队伍处于败势或劣势。

行处(xíng chǔ)的意思:行为举止的地方

注释
六幅轻绡:六幅轻薄透明的丝绸画布,形容画面轻盈美丽。
建溪:指建溪河,位于中国福建省,风景秀丽。
刺桐花:一种植物的花,这里用来描绘沿途的美景。
路高低:形容道路崎岖不平,有高有低。
分明记得:清晰地记得,强调记忆深刻。
曾行处:曾经走过的地方。
祗欠:只缺少,表示遗憾或不足之处。
猿声与鸟啼:自然界的动物声音,这里象征自然和谐与生机。
翻译
六幅薄绸画中的建溪景致,刺桐花树下道路起伏不平。
清楚地记得曾经走过的路径,只缺少了猿猴的叫声和鸟儿的啼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景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深切记忆和感受。

“六幅轻绡画建溪”,这里的“六幅”可能指的是连续的画卷,每一幅都展示了建溪的不同风貌。诗人通过“轻绡”来形容画纸,既表现了画作的精致,也暗示了一种柔和、细腻的情感。

“刺桐花下路高低”,诗中的“刺桐花”即指的是桐树开花,通常桐花白而香。在这里,它不仅是景物的一部分,更为画面增添了生动的色彩。道路的“高低”则形象地描绘出溪谷间起伏的自然路径。

“分明记得曾行处”,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经历过的地方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记忆。这不仅是对物理环境的一种回忆,更是情感和精神上的共鸣。

最后,“祗欠猿声与鸟啼”一句,则是在描绘画面缺少的元素。诗人通过“祗欠”,即“只欠”的意思,表达了对这幅画作中缺失的自然声音——猿啼和鸟鸣的一种渴望。这也许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声音会让景色更加生动,因此诗人希望它们能出现在画中,使得画面更加完整。

作者介绍
方干

方干
朝代:唐   号:玄英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生辰:809—888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猜你喜欢

雨后欲寻天目山问元骆二公溪路

昨夜云生天井东,春山一雨一回风。

林花并逐溪流下,欲上龙池通不通。

(0)

置酒高殿上

三清传旨酒,柏梁奉欢宴。

霜云动玉叶,冻水疏金箭。

羽籥响钟石,流泉灌金殿。

盛时不再得,光景驰如电。

(0)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诗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去云目徒送,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0)

还都口号诗

分壤蕃帝华,列正蔼皇宫。

礼燕及年暇,朝奏因岁通。

维舟歇金景,结棹俟昌风。

钲歌首寒物,归吹践开冬。

阴沉烟塞合,萧瑟凉海空。

驰霜急归节,幽云惨天容。

旌鼓贯玄途,羽鹢被长江。

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

恩世共渝洽,身愿两扳逢。

勉哉河济客,勤尔尺波功。

(0)

代贫贱苦愁行

湮没虽死悲,贫苦即生剧。

长叹至天晓,愁苦穷日夕。

盛颜当少歇,鬓发先老白。

亲友四面绝,朋知断三益。

空庭惭树萱,药饵愧过客。

贫年忘日时,黯颜就人惜。

俄顷不相酬,恧怩面已赤。

或以一金恨,便成百年隙。

心为千条计,事未见一获。

运圮津途塞,遂转死沟洫。

以此穷百年,不如还窀穸。

(0)

咏蒲诗

离离水上蒲,结水散为珠。

间厕秋菡萏,出入春凫雏。

初萌实雕俎,暮蕊杂椒涂。

所悲塘上曲,遂铄黄金躯。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