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者乌可知,望者空以涕。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殊(bù shū)的意思:没有区别,没有差异
沧澥(cāng xiè)的意思:形容大海或大江的广阔和深远。
驰精(chí jīng)的意思:形容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方壶(fāng hú)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心地善良、直率,没有心机。
化理(huà lǐ)的意思:指将复杂的问题、矛盾的情况或混乱的局面变得清晰明了、有条理。
九州(jiǔ zhōu)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九个行政区域,也泛指全国。
举目(jǔ mù)的意思:抬头看;抬眼望
可知(kě zhī)的意思:可以知道,能够了解或明白的意思。
理本(lǐ běn)的意思: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基础坚实。
灵异(líng yì)的意思:形容超出常理的奇异、神秘的事物。
溟渤(míng bó)的意思:形容水势浩大,茫茫无边。
缥缈(piā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真实,难以捉摸。
憔悴(qiáo cuì)的意思:形容人因疾病、忧愁等原因而面色憔悴、容貌消瘦。
嵩岱(sōng dài)的意思:指山岳之名,用来比喻伟大的功绩或杰出的人物。
无梁(wú liáng)的意思:指没有梁的房屋,比喻缺乏根基或基础不稳固。
邹生(zōu shēng)的意思:指人物形象或文章的形容词,形容威严庄重,举止端正。
- 鉴赏
这首诗《杂咏(其九)》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描绘方壶岛与沧海的隔绝,以及对至者与望者的不同心境,展现了诗人对于宇宙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方壶隔沧澥,缥缈郁灵异”描绘了方壶岛与广阔的大海相隔,显得神秘而奇异。接着,“至者乌可知,望者空以涕”表达了对到达彼岸的未知与渴望,以及未能亲临其境者的遗憾和泪水。这种对比,突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欲度既无梁,安能坐憔悴”则表达了面对无法逾越的障碍时的无奈与内心的挣扎。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想要跨越这道鸿沟,却没有桥梁可渡,又怎能坐以待毙,任由忧愁侵蚀心灵呢?
接下来的“一水具溟渤,一石具嵩岱”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一滴水比作大海,一块石头比作嵩山,强调了宇宙万物虽小却蕴含着宏大的道理。这一句与“化理本不殊,举目皆有会”相呼应,指出宇宙间的规律是相通的,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能找到共鸣。
最后,“莫恤邹生谭,驰精九州外”鼓励人们不要拘泥于邹衍的学说,而是要超越地域的限制,追求更广阔的真理。这里引用邹衍的学说,旨在强调思想不应受限于传统或地域,而应追求更深远的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探讨了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向往、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追求真理的决心,体现了黄景仁对于宇宙与人生独特而深邃的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