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三峡一首》
《游三峡一首》全文
宋 / 王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玉渊水府三峡长虹

万斛镕银泻,千檛战鼓雄。

倚天危石立,透地密泉通。

四海霖雨,龙奚久在中。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óusānxiáshǒu
sòng / wángruǎn

yuānzhēnshuǐsānxiákuàchánghóng

wànróngyínxiè,qiānzhuāzhànxióng

tiānwēishítòuquántōng

hǎilínlóngjiǔzàizhō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虹(cháng hóng)的意思:形容彩虹的弧线长而美丽,也比喻人才出众、志向高远。

霖雨(lín yǔ)的意思:形容连绵不断的雨。

三峡(sān xiá)的意思:指一道山峡或河峡,也可比喻险要之地。

水府(shuǐ fǔ)的意思:指水中的神仙或水神的居所。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万斛(wàn hú)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得难以计算或估量。

危石(wēi shí)的意思:指危险的事物或状况。

倚天(yǐ tiān)的意思:依靠天地之力量,比喻力量强大、势不可挡。

玉渊(yù yuān)的意思:指美玉出自渊泉,比喻人才出自贫寒之家。

战鼓(zhàn gǔ)的意思:形容战争即将开始,士兵们鼓起斗志,准备奋勇作战。

真水(zhēn shuǐ)的意思:真实纯净的水。

注释
玉渊:形容深而清澈的水潭。
真水府:真实的水府,比喻深邃的水域。
三峡:古代中国长江上的三大峡谷。
跨:越过。
长虹:形容水流如彩虹般美丽。
万斛:极言水量之大,斛为古代容量单位。
镕银:熔化的白银,形容水势汹涌。
千檛:千锤百炼,形容力量巨大。
战鼓:比喻水流冲击的力量。
倚天:靠着天空,形容石壁高耸。
危石:高峻的石头。
透地:穿透地面。
密泉:隐藏或密集的泉水。
四海:天下各地。
思霖雨:渴望雨水降临。
龙:古人常以龙象征水源或帝王。
奚:何,为什么。
久在中:长久停留在此。
翻译
玉渊如同真实的水府,跨越了壮丽的三峡长虹。
巨大的水量如万斛银子倾泻,千锤百炼的战鼓声威无比。
高耸入天的危石屹立,地下有秘密的泉水相通。
四海期盼甘霖降临,龙为何长久居于此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意象的融合。"玉渊真水府"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三峡之水比喻为清澈如玉的府池,表明其深邃而神秘。"三峡跨长虹"则描绘了三峡雄伟的气势,如同天空中伸展的长虹,充满动感和力量。

接下来的"万斛镕银泻,千檛战鼓雄",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将水流与战鼓相提并论,既形象地描绘了江水如同银河倾泻,又传达了战争的激烈和壮观。这里的"万斛镕银"可理解为巨大的水量,如同无尽的银河,而"千檛战鼓雄"则是对战争气氛的描绘。

"倚天危石立,透地密泉通"一句,以险峻的山石和深不可测的地下泉源,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神秘与威严。"四海思霖雨,龙奚久在中"则是在表达诗人对广阔天地和润泽之雨的向往,以及对于潜藏其中的力量——比如说龙的象征意义的沉思。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强大力量的追求。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心中对英雄事迹和壮丽景色共同构筑的理想世界。

作者介绍

王阮
朝代:宋

(?—1208)宋江州德安人,字南卿。王韶曾孙。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对策极言迁都建康以图进取。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整修战备,金人不敢犯。改知抚州。韩侂胄闻其名,特命入奏,诱以美官,遭拒大怒,批旨予祠。归隐庐山以终。有《义丰集》。
猜你喜欢

泽萌和尚归自栖贤主海云席赠此·其三

松老风高万壑涛,养成雏鹤待鸣皋。

直林秋晚悲摇落,咫尺家山入望劳。

(0)

题画·其五莲花

日永朱明见物华,清池红藕正开花。

荷衣恰称骚人服,翠盖亭亭罥紫霞。

(0)

月下闻女道士吹笙·其三

月姊三更下碧城,灵匏一奏八风清。

此声不与缑山别,鹤吹遥应杂凤鸣。

(0)

续西园咏木芙蓉后十五韵·其九

榴火当轩暑气蒸,梅花开日又坚冰。

四时最好凉秋节,几树幽花伴一僧。

(0)

海螺岩

木客鸣鸣吹海螺,谷神踏踏来和歌。

谁人凿破混沌窍,天籁无心奈若何。

(0)

圆虚岩

古洞云深昼不开,老僧相见却相猜。

山门一径纤如发,借问游人何处来。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