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梅子》由宋代诗人张侃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子从初生到成熟的微妙变化,以及它独特的韵味。
“一株绿色未成阴”,开篇以“绿”字点明梅树的嫩绿生机,但“未成阴”三字则暗示出梅树尚小,枝叶尚未繁茂,遮蔽不了阳光,营造了一种清新而略带寂寞的氛围。
“千点微酸已沁心”,随着梅子的生长,它们逐渐显露出来,每一颗都带着淡淡的酸味,这种酸味不仅体现在味觉上,更深入到了诗人心中,引发了一种微妙的情感体验。这里的“千点”不仅数量众多,也象征着梅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丰富且充满生命力。
“雨露功深人不识”,这一句将自然界的恩赐——雨露,比喻为滋养梅子成长的力量,然而这些力量往往被人们忽视,只有诗人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意义。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赞美,也是对生活中不易察觉的美好事物的一种感慨。
“摘来先与了清吟”,最后两句描绘了采摘梅子的过程,诗人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这初熟的果实,或是将其融入诗歌之中,成为灵感的源泉。这里的“清吟”既指清新的吟唱,也暗含了对梅子独特风味的赞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梅子生长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成长的美妙与诗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雷峰塔南山小景
钱塘门外西湖西,万松深处古招提。
孤塔昂昂据要会,湖光滟滟明岩扉。
道人安禅日卓午,寺外湖船沸箫鼓。
静者习静厌纷喧,游者趋欢穷旦暮。
非喧非寂彼何人,孤山诗朋良独清。
世间名利不到耳,长与梅花作主盟。
嗟我于此无一得,曾向峰前留行迹。
天涯暮景盍归来,坐对此图三太息。
解武康县印至垂虹亭作
娟娟东堂月,瑟瑟北窗风。
半夜渡龙尾,随我藕花中。
径邀此花香,追路溪城东。
溪山久俯仰,临别亦匆匆。
三年虎落槛,一日鸹开笼。
何须见似人,聊作逃虚空。
今宵花亦远,馀香归故丛。
殷勤此风月,随我登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