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斋黄菊冷,孤磬白云深。
安石膺朝寄,幽盟未敢寻。
这首诗描绘了冯侍御与诗人欧大任在归义寺禅房共宿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两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首联“谁期趋府客,同有住山心”,开篇即点出意外的相遇,一位本应忙碌于官场的冯侍御,竟与诗人有着相似的心境,渴望远离尘嚣,栖息山林。这既是对冯侍御内心世界的揭示,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共鸣。
颔联“涧鹿窥禅诵,林猿听苦吟”,进一步描绘了禅房周围的自然景象。涧中的鹿悄悄窥视着僧侣们的诵经声,仿佛也被这份宁静所吸引;而林间的猿猴则静静地聆听着诗人的苦吟,似乎在感受着那份深沉的情感。这两句通过动物的视角,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意境。
颈联“清斋黄菊冷,孤磬白云深”,则转向对禅房内部环境的描写。清冷的斋室内,黄菊点缀其间,增添了几分清雅之气;而远处传来的一声声孤磬,回荡在云深之处,更显出禅房的静谧与深远。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得以净化的氛围。
尾联“安石膺朝寄,幽盟未敢寻”,以东晋名士谢安的典故“安石”,暗喻冯侍御虽身在朝堂,但心系隐逸。诗人表达了对冯侍御内心的敬佩,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并未真正付诸行动,暗示了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冯侍御与诗人共宿禅房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共同追求,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渴望。诗中充满了对宁静、和谐与超脱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生世诗作癖,颇坐艰局病。
当前成风手,每来难塞请。
后身习凿齿,名俪乃公盛。
新诗再出奇,后出尤雅正。
高吟步芳园,灵籁想随应。
荆户厌卢罗,陈势无前劲。
鍧隐度九轨,眇睨秋蛇径。
狐兔新窜伏,愿前王公乘。
我学但宋璞,多惭楚珩映。
才与年貌衰,不拟拂晨镜。
妙句骈魁杰,曩见绝夸竞。
居然大小巫,讵容耻受命。
目窥曹刘墙,日有韶濩听。
古今尚论间,未遽优劣订。
此意客未知,太简效规警。
平生孔文举,敢替此心敬。
生世能忘尘外趣,官居定作车中妇。
男儿胸次万斛宽,不著尘埃著诗酒。
虎头起秀屹双高,层城更是干青霄。
使君领客凌缥缈,天风飒飒摇旌旄。
吴峤鲁山青未了,眇视平淮衣带绕。
艳歌浓笑碧云深,声下人间却惊鸟。
不妨卷障下烟霏,翠袖红妆旋打围。
杯行飞瀑乱歌吹,蜚雾暗香俱在衣。
诗翁得兴飞綵笔,铜丸脱手初无迹。
酒酣登车接离倒,马上梁州霜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