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韵六首·其三》全文
- 注释
- 齐国馈时:齐国赠送的礼物。
堪:足够,能够。
出走:逃离。
东山:指隐居的地方。
携处:隐居之处。
未生憎:未曾感到厌烦。
道人:出家人,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
莫谓:不要说。
全无念:完全没有思念或挂念。
行乐:享受生活。
此日曾:曾经有过这样的快乐时光。
- 翻译
- 在齐国赠送的礼物中,我足以逃离现实
即使在东山隐居的日子,我也未曾感到厌烦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游子离愁的诗句,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首句“齐国馈时堪出走”中的“馈时”,意指季节交替之时,即秋冬转换之际;“堪出走”,则是说这个时候正适合离别。这句话表面上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诗人对故土的不舍。
接着,“东山携处未生憎”中的“东山”,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的地点,或许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携处”,意味着携带着记忆和情感;“未生憎”,则表明诗人对这个地方没有产生厌恶之情。这里,东山不仅是地理上的概念,更是情感的寄托。
第三句“道人莫谓全无念”中,“道人”指代诗人自己或类似处境的人;“莫谓”,即不要说;“全无念”,则是对离愁的一种否认。这里,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内心的不舍和牵挂。
最后一句,“行乐须知此日曾”中的“行乐”,意指游子在外的生活;“须知”,意味着必须知道或记住;“此日曾”,则是说要记得今天这个离别之日。这里,诗人提醒自己和读者,在享受旅途乐趣的同时,不应忘记这离愁满怀的一天。
总体而言,这几句话通过对比现实与情感,表达了游子对于故土、亲人的思念,以及内心深处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人巧妙地运用“未生憎”和“全无念”的反问,凸显了离愁之深,情感之真挚。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