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次前韵六首·其三》
《再次前韵六首·其三》全文
宋 / 张嵲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齐国馈时堪出走东山携处未生憎

道人莫谓全无念行乐须知此日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出走(chū zǒu)的意思:离开原处,远走他乡。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东山(dōng shān)的意思:指避难、躲藏。

生憎(shēng zēng)的意思:遗憾、可惜

无念(wú niàn)的意思:没有任何杂念,心无旁骛

行乐(xíng lè)的意思:指自由自在地行动和享受生活的乐趣。

须知(xū zhī)的意思:必须知道的事情或要点

注释
齐国馈时:齐国赠送的礼物。
堪:足够,能够。
出走:逃离。
东山:指隐居的地方。
携处:隐居之处。
未生憎:未曾感到厌烦。
道人:出家人,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
莫谓:不要说。
全无念:完全没有思念或挂念。
行乐:享受生活。
此日曾:曾经有过这样的快乐时光。
翻译
在齐国赠送的礼物中,我足以逃离现实
即使在东山隐居的日子,我也未曾感到厌烦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游子离愁的诗句,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首句“齐国馈时堪出走”中的“馈时”,意指季节交替之时,即秋冬转换之际;“堪出走”,则是说这个时候正适合离别。这句话表面上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诗人对故土的不舍。

接着,“东山携处未生憎”中的“东山”,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的地点,或许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携处”,意味着携带着记忆和情感;“未生憎”,则表明诗人对这个地方没有产生厌恶之情。这里,东山不仅是地理上的概念,更是情感的寄托。

第三句“道人莫谓全无念”中,“道人”指代诗人自己或类似处境的人;“莫谓”,即不要说;“全无念”,则是对离愁的一种否认。这里,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内心的不舍和牵挂。

最后一句,“行乐须知此日曾”中的“行乐”,意指游子在外的生活;“须知”,意味着必须知道或记住;“此日曾”,则是说要记得今天这个离别之日。这里,诗人提醒自己和读者,在享受旅途乐趣的同时,不应忘记这离愁满怀的一天。

总体而言,这几句话通过对比现实与情感,表达了游子对于故土、亲人的思念,以及内心深处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人巧妙地运用“未生憎”和“全无念”的反问,凸显了离愁之深,情感之真挚。

作者介绍
张嵲

张嵲
朝代:宋   字:巨山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生辰:1096—1184

张嵲(1096—1184),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猜你喜欢

登熙春岩庵

我爱庵居好,登临兴独长。

半岩花气重,一径竹阴凉。

厨剩斋僧米,垆馀供佛香。

自缘来往惯,常此乐徜徉。

(0)

滕县二首·其一

昨日方离兖,今朝又至滕。

驿庭频遇客,寺舍少逢僧。

树老红成阵,山多翠作层。

城楼足清趣,何日许重登。

(0)

行营即事四首·其一

忽传边燧举,复见羽书驰。

万乘亲征日,群臣扈从时。

将军威胜虎,士卒力如貔。

不日平胡虏,欢声洽四夷。

(0)

追挽处士张仲琛

曲江文献裔,东邑种庵孙。

芳誉今犹昔,佳城俨独存。

白杨沾雨露,宿草自朝昏。

太史书潜德,雄词贲墓门。

(0)

挽王主事母

教子成名宦,居孀亦有年。

甫能膺禄食,遽尔赴重泉。

素守共姜节,能追孟母贤。

定知铭墓者,应有笔如椽。

(0)

送柳城幕长古绍先

酌别溪亭上,薰风拂面凉。

绿披蕉叶嫩,红绽藕花香。

衡岳连天远,湘江入海长。

相逢定何日,客思转茫茫。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