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响到还散,岚光聚复空。
窗寒过云雨,帆饱上滩风。
这首诗描绘了溪流与山岚的自然景象,以及云雨与帆船的动态画面,展现了明代诗人程嘉燧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首句“溪响到还散”,以溪水潺潺的声响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水流在山谷间回荡的情景,既有声音的动态美,也有空间的延展感。“到还散”三字,既表现了水流的流动,也暗示了声音的扩散与消失,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空灵的氛围。
次句“岚光聚复空”,转而描写山间的雾气(岚)在光线的作用下凝聚又消散的过程。这里的“聚”与“空”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展现了雾气变化的动态美,也寓意着自然界中事物的瞬息万变,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神秘感。
第三句“窗寒过云雨”,将视线转向室内,通过窗户的视角,观察窗外的云雨景象。这里“寒”字不仅指天气的寒冷,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状态,或许是对于外界变幻无常的感慨,或是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云雨的过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一句“帆饱上滩风”,则将目光投向江面,描绘了一幅帆船乘风破浪的画面。这里的“饱”字形象地表现了帆船在风力的推动下,满载前行的状态,既展现了自然之力的壮美,也隐含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坚韧。同时,“上滩风”也暗示了航行的艰难与挑战,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多种元素巧妙融合,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动态,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是一幅富有哲理意味的自然画卷。
东南之望庐山英,李郎落落奇后生。
凤凰麒麟在郊薮,芝兰玉树生阶庭。
文章初如滥觞水,行见万里通沧溟。
汪侯爱君笔不停,谓君诗似秋风清。
世间儿子甘缩手,苏过赵楠俱抗行。
少年才气乃如此,后来定是贤公卿。
伊昔先朝文物盛,君家诸父当朝廷。
外兄复是不世才,奇祥异瑞相辉映。
翻云覆雨十年后,昏昏醉梦须君醒。
我生未壮日向衰,疾病侵凌心已灰。
眼中之人不易见,千变百技常追随。
诗书深藏半鼠矢,笔墨高卧封蛛丝。
功名已矣付公等,田园肯放吾先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