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指千岩去,程宽一月期。
- 翻译
- 何时能再次相会,切勿轻易分离。
道路通向千岩深处,行程安排了一个月的期限。
攀援藤萝探寻大禹洞穴,剥开青苔阅读曹氏碑文。
一定要途经兰亭,那时正是暮春时节。
- 注释
- 几时:何时。
重:再次。
握手:相会。
轻离:轻易分离。
路:道路。
指:指向。
千岩:千座山岩。
去:前往。
程:行程。
宽:宽裕。
一月期:一个月的期限。
扪:摸索。
萝:藤萝。
窥:探寻。
禹穴:大禹洞穴。
剥:剥开。
藓:青苔。
读:阅读。
曹碑:曹氏碑文。
必:一定。
自:从。
兰亭:兰亭(著名的书法胜地)。
过:经过。
方:才。
当:正值。
春暮时:暮春时节。
- 鉴赏
这首宋诗《送曹深叟之越》是赵汝燧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曹深叟即将远行越地的深深惜别之情。首句“几时重握手”,写出了诗人对与友人再次相聚的期待,暗示了离别之痛;“未可便轻离”则强调了此次分别的不易,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接下来的两句,“路指千岩去,程宽一月期”,描绘了曹深叟的行程,他将沿着千岩万壑的道路远行,旅程漫长,预计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遥远。
“扪萝窥禹穴,剥藓读曹碑”这两句,通过想象友人在旅途中的情景,如攀援藤萝探寻大禹遗迹,剥开苔藓阅读古代碑文,既寓含了对友人学识的赞美,也寄寓了对友人旅途文化的探寻和寄托。
最后,“必自兰亭过,方当春暮时”,诗人提醒曹深叟一定会经过著名的兰亭,那时正值春天将尽之时,暗含了对友人此行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春光中找到慰藉,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离别伤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深厚,又有对友人旅途的关切,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之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二十二
生才之地,有相如、赋草子云奇字。
仙吏放衙,还讲学、人拜南州夫子。
郭绕桑麻,堂陈琴瑟,风俗归淳美。
纵容为政,平生学可行己。
可惜十上公车,两登荐剡,才饮巴江水。
畴昔风流,盛文藻、白袷乌巾名士。
剑拂衡湘,气吞云梦,笑夺曹刘垒。
登临回首,莫提少年心事。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一
落帆江口,是太行、归客悬弧之日。
逝水年华,惊廿载、两字功名难必。
白眼谈诗,黄衫说剑,已是飘零极。
人生加冠,一身如此堪惜。
且向桥上观澜,矶头舶踔,蜡我登临屐。
拂拭泥金,题画扇、点染江山陈迹。
斗面谁炊,瓣香自剪,酹酒坡公席。
黄花落矣,莫辞尽醉今夕。
醉翁操
于今。升沈。天心。久难谌。须暗。幽人静中澄虚襟。
看他风雨萧森。烟满林。世态恁巘嵚。
一任纷错商与参。素心寄处,三尺鸣琴。
素心快处,明月空山翠阴。上苍苍兮千寻。
月娟娟兮宵深。幽兰香被岑。兹焉为知音。
此外渺难禁。豁然长啸鸾鹤吟。
惜红衣二首·其二
座拥牟尼,舟乘太乙,妙香清福。
为问前因,由来是仙佛。
离尘上品,怜浊世无端沦辱。幽独。
红盖素馨,称灵均奇服。
银塘泻影,璚露流甘,伊人正如玉。
孤芳自远,极浦晚烟绿。
为问此生知己,但有畹兰修竹。
共一汀凉月,祛尽俗尘千斛。
念奴娇十一首·其一
中年到也,叹封侯、骨相奇零如此。
热血一腔何处洒。日饮亡何而已。
落水三公,坠车仆射,早冷人间齿。先生休矣!
虽佳何与人事。
可惜浊酒牢骚,短衣历落,又是东风起。
百岁胸怀行不得,寂寂虚生斯世。
动业羊头,文章牛后,短尽英雄气。
古今邱貉,一编且对青史。
长亭怨慢
可怜见、纤腰新柳。一度春来,一番消瘦。
拂面风微,眉儿不展眼儿溜。
桃花轻薄,料知道、侬心有。
客舍别离难,愿更尽、灞橘杯酒。去后。
望征尘渐远,犹把长条在手。
青青一树,将愁绪、向谁分剖。
怎禁得、隔叶黄鹂,掉簧舌、也都成偶。
问飞絮魂灵,能向梦中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