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梦里:在梦境中。
长逢:经常遇见。
孟:指孟子,古代儒家代表人物。
羹中:饮食中。
颜:颜回,孔子的学生,以德行著称。
痴儿:形容极度专注或痴迷的人。
吾室:我的房间,也可理解为现实世界。
真作:真正地当作。
采薇:《诗经》中的篇章,象征隐居生活。
- 翻译
- 在梦中常常遇见孟子,连饮食中也仿佛见到他的面容。
那个痴迷的人进入我的房间,真的把这里当作采薇的隐居之地看待。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其三·隐求堂》。这四句诗描绘了诗人梦中与古人孟子相遇,并在羹中(古代的一种食品)中再次见到颜回的场景,表达了对古圣先贤的情感向往和精神追求。
“梦里长逢孟”表明这是一个梦境中的情景,而“孟”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孟子。诗人在梦中与孟子的灵魂相遇,体现了诗人对孟子学说的崇敬之情。
“羹中亦见颜”则是说即使是在羹(一种用肉和谷物制成的食品)里,也能看到颜回的身影。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以贤名世,被后世尊称为“复圣”。这里的“颜”指的是颜回,通过梦境中的食物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美德。
“痴儿入吾室”一句,则是说诗人自己如同一个痴迷的孩子,走进了自己的书房或内心世界。这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以及他在精神上与古人相通的愿望。
“真作采薇看”最后一句,是说诗人将真诚地去寻找那些如同《易经》中所说的“采薇”一般的智慧和教诲。在这里,采薇是一个典故,出自《易经·系辞》,比喻古圣先贤留下的智慧和教导。诗人通过这个动作,表达了他对这些智慧的尊重和向往,以及自己在求知过程中的虔诚态度。
总体而言,这四句诗展现了诗人的崇敬古人、追求知识和精神世界与古代圣贤相通的愿望。通过梦境和书房这两个空间,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学术理想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八声甘州 题西山爽气楼
向青泥坊底午桥边。
新买屋三间。
有嘉蔬半席,修篁数个,分占宽闲。
着取层梯直上,阑*出高寒。
不见终南径,惟有西山。
门外红尘似海,待抽□手板,同拟君看。
对熏沪茗碗,扪虱纵雄谈。
笑当年、多情王粲,赋终非吾土,泪空弹。
任俗子卧之楼下,那许跻攀。
过秦楼 客中端午
水碧纱厨,月圆纨扇,悄悄午窗曾共。
祛愁楚艾,照眼安榴,节物把人传送。
无奈长昼如年,莺趁吟情,蝶迷乡梦。
怅归期多误,暮云凝望,乱愁如葑。
谁念我、闷对骚经,慵寻遗谱,冷落赴湘琴弄。
醒魂正渴,筒碧初乾,买健听人呼*。
不似归来故园,同泛香蒲,频倾春瓮。
尽痴儿呆女,齐唱湖楼兴动。
桂枝香 寿马宣差咏桂
何年月地。
有白凤飞来,与秋游戏。
碎屑黄金馥馥,暗熏沉水。
如来粟界开全未,直着得、许多清气。
饱谙风露,自应韵色,独高人世。
更不羡、犀帷富贵。
羡鹫峰前度,秀分云外。
弹压西风,谁数锦英华丽。
幽芳素抱岩栖志,笑当时、满门桃李。
等闲乞取,长生妙诀,广寒宫里。
齐天乐 与周可竹会饮和韵
浦潮迎送朝还暮。
匆匆燕来鸿去。
北牖分茶,西窗翦烛,离合人生由数。
狂朋怪侣。
记筹酒句吟,几回凝伫。
絮影苹香,梦中犹是少年路。
词华今度尚在,奈相如渐老,无计重赋。
露底冰弦,梅边玉尘。
留得风襟如故。
情高万古。
想脱剑呼尊,气吞寰宇。
不管春山,子规啼夜苦。
渡江云 题郑天趣三湘集
渺寒云万里,孤*载雪,逐雁渡三湘。
倦游频选胜,抚剑延平,贳酒过滕王。
清泉自酹,秋草合、贾传祠荒。
算都是、伤心吊古,和月贮吟囊。
难忘。
云边梅屋,雨底荪房。
料裁云缝雾,应自有、知心老妪,相与平章。
澧兰沅芷曾亲撷,返醒魂、犹带骚香。
看未足,渔歌又起沧浪。
大圣乐 至日与周晴川兄弟会饮
霜护庭鸳,春生炉兽,早梅初破。
喜至景、渐觉迎长,刺绣五纹赢得,儿女情多。
老侵寻愁添岁月,尽门外、今朝无客过。
慵身在,且应时纳祜,浅酌高歌。
人生有几胜选,苦不分、千金换翠蛾。
便次公酌我,公荣如子,奈此欢何。
霜竹喷云,风瓢激树,得似**清意呵。
休眉锁。
朱颜去了,还更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