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应蛟并穴,鹜与鹊争巢。
没舍留残脊,沈洲见断茅。
江心愁外寺,虚阁且僧庖。
这首诗描绘了雷雨交加、溪流汇聚的自然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生动画面。首句“雷雨分霄亟”以“亟”字强调了雷雨之急,仿佛天地间被撕裂,雷声轰鸣,雨水倾盆而下。接着“溪流四望交”则展现了雨水汇入溪流,四面八方皆是水流交汇的壮观场景。
接下来的几句“熊应蛟并穴,鹜与鹊争巢”,通过动物的行为来进一步渲染雨后环境的变化。熊和蛟蛇可能因洞穴被水淹没而寻找新的栖息地,鸭子和喜鹊在寻找或争夺新的巢穴,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在暴雨之后的动态变化。
“没舍留残脊,沈洲见断茅”这两句描绘了暴雨过后,房屋被淹没,仅留下屋顶的残迹;洲地上散落着断裂的茅草,形象地展示了暴雨对土地的破坏。
最后,“江心愁外寺,虚阁且僧庖”则将视角转向了江边的寺庙,即使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寺庙依然存在,僧侣们或许正在准备食物,生活依旧继续。这一句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暴雨前后自然景象及其中动物、人类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复杂,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居士身心如槁木,旅馆孤眠体生粟。
谁能相思琢白玉,服药千朝偿一宿。
天寒日短银灯续,欲往从之车脱轴。
何人吹断参差竹,泗水茫茫鸭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