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欲学僧轩,洒粉作竹雪。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残暑(cán shǔ)的意思:指仍然炎热的残余夏季。
烦热(fán rè)的意思:形容天气炎热,使人感到烦躁不安。
伏节(fú jié)的意思:指农历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日的天气炎热,是夏季的末尾。
庚伏(gēng fú)的意思:庚伏是一个古代的汉字词语,指的是夏历的庚日和伏日,也就是夏季的最热天气。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老火(lǎo huǒ)的意思:指炉火烧得旺盛的状态,也可比喻人的精神状态旺盛,意味着精力充沛、热情高涨。
气候(qì hòu)的意思:指天气适宜,风和日丽,雨水适量,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僧轩(sēng xuān)的意思:指僧人修行的地方,也用来形容僧侣的住所。
屯结(tún jié)的意思:指人多而杂乱,没有条理,不成气候。
萧然(xiāo rán)的意思:形容冷清、寂寞无人的样子。
学僧(xué sēng)的意思:指能够自学自修,不依附外界帮助,具备独立学习能力的人。
意生(yì shēng)的意思:指意义产生,思想萌芽。
江湖气(jiāng hú qì)的意思:指江湖间的风格、气质或者说是江湖人物的气势和风度。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末期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微妙感受。诗中以“老火铄稚金”开篇,形象地比喻了夏天酷热如同熔炉,使得万物仿佛被炙烤,引出“已满庚伏节”,点明时值三伏天的末尾,炎热难耐。
接着,“江湖气候偏,残暑尚屯结”两句,进一步描述了江湖地区特有的气候特点,即使在三伏天即将过去之时,仍残留着暑气未消,暗示环境的闷热与不透气。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季节感,也烘托出诗人的烦躁与不适。
“颇欲学僧轩,洒粉作竹雪”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渴望像僧人般超脱世俗,通过想象将酷热的环境转化为清凉的竹林与雪花,以此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解脱。这一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现实的炎热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清凉与平静的向往。
最后,“萧然寒意生,傥可涤烦热”两句收束全诗,点明了诗人通过想象和内心的力量,成功地在心中营造了一股清冷之气,仿佛能洗净身心的烦热与疲惫。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其面对生活困境时积极向上、寻求内心平和的精神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生动地描绘了夏日末期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