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童乞火后,共妇剪衣初。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虚(bì xū)的意思:碧虚指天空湛蓝,没有云彩的样子。在成语中,碧虚常用来形容天空晴朗明净,没有一丝云雾。
床头(chuáng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起点或开端。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火后(huǒ hòu)的意思:指火灾过后,一片狼藉的景象,也比喻战争或灾难过后的残垣断壁。
懒惰(lǎn duò)的意思:形容人懒惰,不肯努力奋斗,无所作为。
灵府(líng fǔ)的意思:灵府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神仙的居所。
乞火(qǐ huǒ)的意思:指在火灾发生时向他人请求火种,以便重新生火。也比喻在困境中向他人求助。
陶家(táo jiā)的意思:指陶瓷家族或陶瓷世家,也可指陶瓷制作工艺高超的人。
通灵(tōng líng)的意思:指能够与灵魂或灵体进行沟通,亦可指人与人之间沟通无障碍。
相放(xiāng fàng)的意思:指互相退让,相互让步,以达到和谐共存的状态。
夜气(yè qì)的意思:指夜晚的气候或气氛。
责让(zé ràng)的意思:批评、斥责
不相放(bù xiāng fàng)的意思:指两种事物不能相容或并存。
-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王箴舆的《夜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温馨的学习画面。首句“至老不相放”表现了主人公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即使年事已高也坚持不懈。次句“床头烂卷书”则形象地展示了他满屋书香,书籍堆积的场景。
“呼童乞火后,共妇剪衣初”两句,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向童子索要灯火照明,与妻子一起裁剪衣物,展现出家庭的和睦与学习氛围的浓厚。这两句富有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学问的热爱融入到平凡琐事中。
“夜气通灵府,清声入碧虚”进一步描绘了夜晚书房的静谧,月光下的读书声仿佛穿透了天地,显得格外清新脱俗。这里运用了比喻,将读书声比作清音,寓意其高雅和深远。
最后两句“陶家懒惰子,责让复何如”,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即便自己像陶渊明那样慵懒,但面对学问,还是无法抵挡诱惑,流露出一种自我解嘲的幽默感,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学问的敬畏和热爱。
整体来看,《夜课》是一首寓教于乐的诗,既展现了诗人勤奋好学的一面,又流露出其独特的个性和对学问的深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