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灯 薪 宋 /郑 清 之 小 草 虚 心 不 染 尘 ,传 灯 会 上 屡 焚 身 。光 明 一 点 元 无 尽 ,漫 结 空 花 作 好 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传灯(chuán dēng)的意思:传授知识或技能
灯会(dēng huì)的意思:指热闹繁华的夜市或庆祝活动,也可指热闹繁华的场所。
焚身(fén shēn)的意思:自己烧自己的身体,比喻自取灭亡或自毁前程。
光明(guāng míng)的意思:指明亮、明亮,也指希望、美好的前景。
会上(huì shàng)的意思:指在会议或讨论中提出意见或发表言论。
空花(kōng huā)的意思:虚假的美好外表
染尘(rǎn chén)的意思: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而变得不洁净。
无尽(wú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没有止境
小草(xiǎo cǎo)的意思:小草指的是年幼或者力量薄弱的人,也可以比喻没有经验或者没有实力的人。
虚心(xū xīn)的意思:谦虚谨慎,心胸开阔,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
一点(yì diǎn)的意思:少量,微小的数量
作好(zuò hǎo)的意思:指做事认真、仔细,力求完美。
- 翻译
- 小草般的心地虚怀若谷,不沾染尘世的污垢。
在传灯会上,它一次次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 注释
- 小草:形容心地纯洁。
虚心:指心境开阔,不自满。
尘:指世俗的污垢或纷扰。
传灯会:佛教活动,传递智慧之火。
屡焚身:多次自我牺牲。
光明:象征智慧或精神上的纯净。
一点:比喻微小但重要的力量。
元无尽:无穷无尽,永不熄灭。
谩:徒然,白白地。
空花:佛教中指幻象,非真实存在。
作好春:创造美好的春天,比喻带来希望。
- 鉴赏
这首诗名为《灯薪》,作者是宋代诗人郑清之。诗中以小草自比,形象地描绘了小草虽微小却具有高尚品质的特点。"小草虚心不染尘",象征着小草谦逊低调,不被世俗所污,保持内心的纯洁。"传灯会上屡焚身",则寓言小草在传灯法会中燃烧自己,无私奉献,点亮他人的道路。
"光明一点元无尽",表达了小草燃烧虽短暂,但其精神和光芒却是永恒的,寓意着生命的奉献精神可以超越个体的有限存在。最后两句"谩结空花作好春",以"空花"比喻小草燃烧后留下的美好,即使化为灰烬,也如同春天般给人带来希望和生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小草的形象,赞美了无私奉献、坚韧不屈的精神,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的主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雷峰作
崆峒列神鼎,八公授丹经。
往来有鸾鹤,未若兹峰名。
名峰匪在大,亦匪诸仙庭。
瑶草虽不谢,玉树任长菁。
竺国表灵鸟,少室固神坰。
地德岂殊众,纪堂贤圣兴。
四七与二三,西东作典型。
慈流别五派,洞水奔南溟。
荡荡归汾岐,环抱奇峰青。
瑞光薄三界,法润普群灵。
昔我一来游,瞻睇默含情。
见花识优昙,酌水味香泠。
日暮下山去,山在胸中横。
既薄隐松柏,仍羞逐市城。
束身今再来,高步陟云屏。
雄峰法王踞,四顾空青冥。
俯视人间世,奔马无暂停。
学道苦不早,日月徂以征。
稽首大山王,泫然涕泗零。
誓将衣线身,学山到山巅。
《登雷峰作》【明·释今帾】崆峒列神鼎,八公授丹经。往来有鸾鹤,未若兹峰名。名峰匪在大,亦匪诸仙庭。瑶草虽不谢,玉树任长菁。竺国表灵鸟,少室固神坰。地德岂殊众,纪堂贤圣兴。四七与二三,西东作典型。慈流别五派,洞水奔南溟。荡荡归汾岐,环抱奇峰青。瑞光薄三界,法润普群灵。昔我一来游,瞻睇默含情。见花识优昙,酌水味香泠。日暮下山去,山在胸中横。既薄隐松柏,仍羞逐市城。束身今再来,高步陟云屏。雄峰法王踞,四顾空青冥。俯视人间世,奔马无暂停。学道苦不早,日月徂以征。稽首大山王,泫然涕泗零。誓将衣线身,学山到山巅。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1767c70661d1d0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