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虽稍长,学业竟何成。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使(bù shǐ)的意思:不让,不令,不使人。
沧江(cāng jiāng)的意思:指大江河流的广阔和深远,也比喻岁月的变迁和人事的更替。
登瀛(dēng yíng)的意思:指升天,登上仙境。
奉诏(fèng zhào)的意思:按照诏令行事,遵守命令或指示。
翰林(hàn lín)的意思:指官员、文人的集合,也代表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人群。
含情(hán qíng)的意思:形容眼神、语言或行动中充满深情。
甲第(jiǎ dì)的意思:指官员的宅第或住宅。
奇童(qí tóng)的意思:指非常聪明、才华出众的孩子。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三四(sān sì)的意思:指数量大致在三、四之间,不是确切的数字。
时人(shí rén)的意思:指当时的人们,也可指现代人。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送君(sòng jūn)的意思:指送别亲友或客人离开。
学业(xué yè)的意思:指学习的事业或学习成绩。
中书(zhōng shū)的意思:指被任命为官员的人,也指官吏。
- 鉴赏
此诗《送杨应宁三首(其二)》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描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首句“君年十三四,蚤以奇童称”,赞美友人自幼便才华出众,早被世人誉为奇才。接着“奉诏入翰林,时人羡登瀛”两句,描述友人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朝廷的青睐,得以进入翰林院,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这里巧妙地运用了“登瀛”这一典故,形象地表达了友人在学术界的地位和成就。
“甲第岂不贵,中书地亦清”两句,进一步赞扬友人所处环境的尊贵与清雅。甲第,指贵族府邸;中书,即中书省,是古代官署之一,地位显赫。这两句既是对友人身份的肯定,也暗含对其人格高洁的赞赏。
然而,“终为遗珠叹,不使四海惊”两句转折,诗人感慨友人虽才华横溢,却未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其全部光芒,留下了一丝遗憾。这种遗憾不仅关乎友人的个人命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使用的局限性。
最后,“我年虽稍长,学业竟何成。送君沧江去,江树远含情”四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业无成的自谦,以及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诗人将情感寄托于送别场景,通过江水和江边树木的形象,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离别氛围,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细腻。
综上所述,《送杨应宁三首(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人才华的由衷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些许无奈和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