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如火上烟,火尽君乃别。
我如镜中像,镜坏我不灭。
无心但因物,万变岂有竭。
醉醒皆梦耳,未用议优劣。
丹青(dān qīng)的意思:指绘画、写字等艺术创作。
寒热(hán rè)的意思:形容寒冷和炎热两种极端的温度。
画师(huà shī)的意思:在作品或计划的关键部分加上精彩的点缀,使之更加完美。
了不(liǎo bù)的意思:表示事情已经完成或已经彻底了结,没有任何遗憾。
媚悦(mèi yuè)的意思:用迎合和讨好的方式来取悦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奇绝(qí jué)的意思:非常奇特而绝妙,超乎寻常的绝世之物或事物。
受寒(shòu hán)的意思:受到寒冷的影响,感到寒冷或受冻。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相肖(xiāng xiāo)的意思:指人的相貌或行为举止与另一个人非常相似。
妍媸(yán chī)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或丑陋。
阴晴(yīn qíng)的意思:指天空阴沉或晴朗的变化。也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境况时好时坏。
优劣(yōu liè)的意思:指好坏、优劣、优点和缺点。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独到见解。诗中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我形象的描绘,另一部分则是与陶淵明形象的对答。
“丹青写君容,常恐画师拙。”这里的“丹青”指的是绘画中的朱砂和蓝色颜料,用来描绘对方的容貌。诗人担心自己作为画师技艺不佳,无法完全捕捉到对方的美丽。
“我依月灯出,相肖两奇绝。”诗人自比为“月灯”,意味着自己的形象与陶淵明一样,是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两个奇迹。这里强调了两人形象的独一无二和完美无瑕。
“妍媸本在君,我岂相媚悦。”这是诗人对自己外貌的一种自谦,认为自己的外表并不需要修饰,因为美丽原本就存在于对方(陶淵明)身上。
接下来的几句:“君如火上烟,火尽君乃别。我如镜中像,镜坏我不灭。”这里通过对比来表达两者的关系。诗人将陶淵明比作“火上烟”,意味着他的形象是短暂而易逝的,一旦火熄灭,他也就消失了。而诗人自己则如同“镜中像”,即使镜子破碎,自己的形象依然存在,不会被毁灭。
最后几句:“虽云附阴晴,了不受寒热。无心但因物,万变岂有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无论是阴雨还是晴朗,对于诗人来说都是一种自然界的变化,不会受到任何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无心”则表明了诗人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常人,达到了一种与万物为一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苏轼在艺术上的自信和他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对陶淵明形象的崇拜和自己的形象之美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