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霜宿,孤峰无水斋。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行旅中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与内心感受。
首句“有时途路上”,开篇即点明了行旅的主题,暗示了诗人的行踪不定,随缘而行。接下来,“见□□□□”处留白,似乎在鼓励读者去想象,诗人所见的具体景物,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通过留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野□有霜宿,孤峰无水斋。”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深秋的景色。野地间霜气弥漫,宿鸟栖息其间,孤峰之上,似乎没有可供休息的斋舍,营造出一种清冷、孤独的氛围。霜、宿、孤峰、无水斋,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寂寥的画面。
“白云随步步,黄叶落挨挨。”这两句则转向对动态景象的描绘。白云随着脚步缓缓飘动,黄叶在风中轻轻落下,一片片、一簇簇,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美。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白云和黄叶以生命,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若遇杉松里,风寒□碧崖。”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如果能遇到一片杉松林,那里的风声会更加寒冷,但同时也映衬着碧绿的崖壁,构成了一幅既寒冷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这里的“□”字留白,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清冷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行旅中的独特感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以及对未来美好景色的憧憬。通过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挽谏坡居士
谏议村中一布衾,幽潜两事最堪称。
瘗骸鬼结来生草,削发僧然后夜灯。
螭篆凄凉嗟老钝,薤章鸣咽动亲朋。
羡公有子能如此,多少英雄叫不应。
满江红.钓台
跳出红尘,都不顾、是非荣辱。
垂钓处、月明风细,水清山绿。
七里滩头帆落尽,长山泷口潮回速。
问有谁、特为上钩来,刘文叔。貂蝉贵,无人续。
金带重,难拘束。这白麻黄纸,岂曾经目。
昨夜客星侵帝座,且容伸脚加君腹。
问高风、今古有谁同,先生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