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其六》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徐鹿卿的《杂兴》系列之六,虽未直接点明,但通过内容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与态度。
“学诗不能神,得句常草草。”这两句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理解,认为自己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并未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所作诗句往往显得不够精妙,只是匆匆而成,缺乏深思熟虑。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创作状态的自省与反思,也流露出一种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高艺术境界的决心。
“傥可寄吾怀,岂必人称好。”这两句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诗歌价值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一首诗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寄托个人的情感与思考,那么它的价值并不在于是否得到他人的赞誉或认可,而在于它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自我,触动人心。这种观点强调了艺术创作的内在价值,即表达真我、传递情感的重要性,超越了外在的评价标准。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艺术本质的独到理解。它不仅是一次自我反省的过程,也是对广大读者的一种启示:真正的艺术作品应当是创作者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而非单纯追求外在的赞美与认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