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怀仙二首·其二》
《怀仙二首·其二》全文
唐 / 鲍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阆峰绮阁千丈,瑶水西十二城。

曾见周灵王太子碧桃花下自吹笙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桃(bì táo)的意思:指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姿态婉约的样子。

吹笙(chuī shēng)的意思:指吹奏笙的音乐声,比喻虚假的言辞或虚有其表的行动。

绮阁(qǐ gé)的意思:绮丽的阁楼,形容文艺气息浓厚的地方。

千丈(qiān z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高或非常深。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水西(shuǐ xī)的意思:指水流向西,意味着水势逆流、逆境或逆天而行。

太子(tài zǐ)的意思:指皇帝的儿子,也泛指贵族的子弟。

桃花(táo huā)的意思:桃花是指桃树开花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或婚姻。

瑶水(yáo shuǐ)的意思:指清澈透明的水,也比喻纯洁无暇的心灵。

注释
阆峰:形容地势险要或景色优美的山峰。
绮阁:装饰华丽的楼阁。
几千丈:极高,极长。
瑶水:清澈美丽的水,比喻仙境之水。
西流:向西流淌。
十二城:泛指多座城市,可能象征地域广大。
周灵王:古代周朝的君主。
太子:帝王的儿子,未来的接班人。
碧桃花:绿色或青色的桃花,象征春色或仙境。
自吹笙:独自吹奏笙,表达孤独或清高的意象。
翻译
阆峰上的华丽楼阁高数千丈,瑶水向西流经十二座城池。
我曾亲眼见过周灵王的太子,在碧桃花下独自吹奏笙乐。
鉴赏

诗中的“阆峰绮阁几千丈”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峰之景,"瑶水西流十二城"则勾勒出一片广袤的水乡之境。这里的“阆峰”应指的是四川阆中附近的山峰,而“瑶水”可能是指长江的一段,但具体名称已不可考。"十二城"或许是对沿河而建的古城堡的泛称,展示了当时的人文景观。

接着,“曾见周灵王太子”一句,则将读者带入到了一个历史的回忆之中。周灵王太子,据史料记载,是西周时期的一位王子,以其英俊和才华著称。而“碧桃花下自吹笙”则展现了这位太子的闲适生活,他在碧桃盛开的环境中独自吹奏着竹笛,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与世隔绝的情境。

鲍溶作为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从这首诗来看,他不仅善于描绘山水之美,更擅长借古今之境表达自己对仙境无限向往的心情。这也正是唐代文人常有的一个主题:通过对古人的怀念,寄寓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鲍溶

鲍溶
朝代:唐   字:德源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孟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猜你喜欢

独山吟

剡山千万峰,维此善其独。

山中有幽人,遁世心自足。

永言养灵苗,勿混凡草木。

(0)

贫贱诗

贫贱交亲绝,形影自相吊。

清泉白石间,朝夕事吟啸。

甑堕何足言,灰死不须溺。

达人乃知此,宁免俗士诮。

(0)

又以堰事滞留姜主簿学父载酒相劳于离堆新繁宰鲜于子清永康理曹季德夫导江士鲜于才卿同会

穿江慨秦守,瞻岷怀子长。

成书著不刊,明德益难忘。

千载志尚友,百里职劝相。

每负伐檀耻,欲期尽心偿。

笼石饱冬霁,云车喧春阳。

经始愧前哲,悯劳得仇香。

选胜山水窟,浣我冰雪肠。

飞幰集诸彦,引睇周八荒。

暖翠凝黛面,晴云抹川梁。

清歌劝引满,佳趣殊未央。

举头万仞雪,中有千斯仓。

采薇亦劳止,薄敛恐未遑。

何当洗甲兵,无以累庙堂。

文移宽郡邑,靴鞭却藩方。

源清流乃浚,叶瘁根必伤。

念此意惝恍,凭高歌慨慷。

不如邀飞仙,更与釂一觞。

(0)

句·其四

旅梦难安枕,村酤不满瓶。

(0)

句·其四十三

地势尊严今上国,天王明圣此中兴。

(0)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三白鹘屏事于景仁

双睛射空眼角耸,筋爪入节韝绦垂。

翅排霜刀毛缀甲,雪色愁突秋云披。

当时始得不知价,朝发海东夕九嶷。

世为奇俊玩不足,夺质移神归画师。

而今推尚深堂上,燕雀屏绝宁来窥。

画师黄荃出西蜀,成都范君能具知。

范云荃笔不取次,自养鹰鹯观所宜。

毰毛植立各有态,剜奇剔怪乃肯为。

寻常饲鹰多捕鼠,捕鼠往往驱其儿。

其儿长大好飞走,其孙卖鼠迭又衰。

范君语此亦有味,欲戒近习无他移。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