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听吼堂长老夜讲般若·其三》
《听吼堂长老夜讲般若·其三》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元]韵

山僧般若妙义澜翻

宁知第一义,诸佛本无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般若(bō rě)的意思:指智慧、智慧的根源。也用来形容人的智慧深厚。

第一(dì yī)的意思:指排名第一,最高的,第一个。

澜翻(lán fān)的意思:澜翻意指波浪翻滚、水势汹涌的景象,也用来比喻局势变动剧烈、形势急转直下。

妙义(miào yì)的意思:指非常巧妙、独到的见解或解释。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第一义(dì yī yì)的意思:指某个词语的最基本、最本质的意义或解释。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名为《听吼堂长老夜讲般若(其三)》。诗中描绘了山中僧侣谈论般若之学的情景,妙义滔滔不绝,却道出了一种深邃的哲理:真正的第一义谛,诸佛并非言语所能完全表达。

“山僧谈般若,妙义自澜翻。” 开篇即以“山僧”点明人物身份,他们谈论的主题是“般若”,这是佛教中智慧的象征,意味着深刻的理解和洞察。接着,“妙义自澜翻”形象地描绘了僧侣们谈论时,思想如波涛汹涌,妙语连珠,充满智慧与灵性。

“宁知第一义,诸佛本无言。” 最后两句则揭示了深层的哲学思考。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往往超越语言的范畴,诸佛之所以不言,是因为言语难以完全传达那些超乎寻常的真理。这不仅是对般若智慧的探讨,也是对语言与真理关系的深刻反思,强调了直接体验和内在领悟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佛教智慧的深邃与玄奥,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语言与真理之间微妙关系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达磨石

独立俯群峰,千秋不改色。

何似少林师,千年面一壁。

(0)

紫竹洞

浓阴覆洞壑,劲节倚云霄。

不截缑山管,应裁碧玉箫。

(0)

忽疑中有人

忍炎销夏月,迎露入秋晨。

举目云之际,忽疑中有人。

下者披萝薜,上乃绝氛尘。

有鹤长供驭,无槎许问津。

伊我欲从游,遥遥未可亲。

晓昏自冥寞,且须鍊魄神。

聊当倚伏次,永却悔凶邻。

违忧君子德,贵患至人身。

以兹潜确意,攀缘日月轮。

玄感由贞吉,非此必沦真。

(0)

初秋遣悲二首·其一

死生犹未息,时序岂能停。

长嬴收远驭,西颢启高扃。

商飔及万汇,肃气走前汀。

曾是汰繁冗,何以护芳馨。

且看云白处,山容次第醒。

要惟成旧德,亦岂重阴刑。

(0)

二十立夏下旬犹春月也作留春诗十首·其五

归心尽日水云收,积雨连朝动急流。

翡翠藏烟应湿羽,鸬鹚宿渚漫穿眸。

经旬几作罗浮梦,半载空为独秀留。

寄语春回休远去,且同芳草护丹丘。

(0)

二十立夏下旬犹春月也作留春诗十首·其一

炎凉物意岂天心,平白花时使夏侵。

百粤提封川接海,三春去路雨归林。

人羁纵许芳华掷,地迥犹凭短梦寻。

何事相思江畔水,添流尽日潋愁深。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