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寿何可长,霜哀亦已深。
常时洗芳泉,此日洗泪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杏殇(其三)》。诗中通过对杏花凋零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应是一线泪”一句,以杏花比喻泪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入此春木心"则是说这些泪水渗透进了春天树木的心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哀愁。
“枝枝不成花”指的是杏花未能完全开放就已经凋谢了,这里通过对比,将自然界的景物与人生相比较。"片片落剪金"则是用来形容那些尚未绽放的花瓣,如同被冷风剪断,随风飘零。
“春寿何可长”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短暂的感慨,而"霜哀亦已深"则强调了这种哀愁之情已经很深沉了。这里的“霜”指的是初霜,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凋零。
最后两句,“常时洗芳泉,此日洗泪襟”,诗人平日里用清泉洗涤身心,现在却要用它来洗净满是泪痕的衣襟。这两句通过对比,更加深化了诗人的哀愁之情。
西郊出郭未十里,寺在白云深处藏。
僧为爱闲长闭户,客来无路自回廊。
近松古瓦落夜子,傍水小池生暮光。
指点依稀饭箩水,不知何处问兴亡。
春风不开花,吹云翳白日。
天寒食不足,江头拾芋栗。
我马不敢驱,畏此霜霰密。
君行当奈何,开帆转飘忽。
挽舟君且住,为君一洗拂。
今日此良会,他时未可必。
我生锄犁手,一饭愿已毕。
官曹虽强汝,今汝心若失。
扁舟行亦归,还我性旷逸。
骑牛不骑马,鼓腹吞溟渤。
他年作霖雨,勿污我蓬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