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上贞女峡,江险未敢行。
岂是畏江险,愧此贞女名。
时事有通塞,江流无浊清。
欲行勿惮险,为君先濯缨。
败盟(bài méng)的意思:指联盟或同盟的失败。
不偷(bù tōu)的意思:不偷指的是不偷盗、不窃取他人财物的道德准则。
闺房(guī fáng)的意思:指女子的卧室或妇女的内室。
佳声(jiā shēng)的意思:指美好的音乐声音或动听的歌声。
坚贞(jiān zhēn)的意思:指坚定忠诚,不屈不挠,始终如一的品质。
久丧(jiǔ sàng)的意思:长时间失去,久违
礼法(lǐ fǎ)的意思:礼貌和法律规定
烈士(liè shì)的意思:指为国家、民族、正义事业等英勇牺牲的人。
穷荒(qióng huāng)的意思:形容贫穷到极点,荒凉无人。
丧乱(sāng luàn)的意思:形容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困苦。
时事(shí shì)的意思:指当前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事情或事件。
濯缨(zhuó yīng)的意思:濯缨是一个古代军事用语,指的是洗净战马的缰绳。引申为整顿军队,准备战斗。
偷生(tōu shēng)的意思:指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生命延续或生存的机会。
丈夫(zhàng fū)的意思:指已婚男子,也可用来泛指男性配偶。
贞女(zhēn nǚ)的意思:指坚守贞操的女子。
贞女峡(zhēn nǚ xiá)的意思:指坚贞不屈的女性。
这首诗《贞女峡》由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贞洁与忠诚的颂扬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反思。
首句“欲上贞女峡,江险未敢行”,诗人表达了想要前往贞女峡的决心,但面对险峻的江面,内心犹豫,这既是对自然险境的畏惧,也是对贞女精神的敬畏。接下来,“岂是畏江险,愧此贞女名”一句转折,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真正顾虑并非来自外界的艰险,而是担心自己无法配得上贞女的崇高名声,流露出对贞洁品质的深深敬仰。
“时经丧乱后,世不闻坚贞”点明了社会背景,战乱之后,世风日下,人们不再关注或重视坚贞不渝的价值观。紧接着,“烈士久丧节,丈夫多败盟”进一步揭露了社会道德的沦丧,英雄豪杰失去了气节,男子汉大丈夫背叛了自己的誓言。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贞女形象的珍贵与难得。
“宁闻闺房秀,感义不偷生”则转向对女性贞洁的赞美,强调即使在闭塞的环境中,也有女子坚守道义,不苟且偷生。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赞扬,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穷荒礼法在,尚此留佳声”指出即便是在偏远荒凉之地,礼法依然存在,贞女的佳名得以流传,彰显了道德力量的永恒价值。
最后,“时事有通塞,江流无浊清”以自然界的江水比喻社会的变迁,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道德的纯净如江水般清澈不变。这既是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是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
“欲行勿惮险,为君先濯缨”作为结语,鼓励人们勇往直前,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如同先贤一样,先于他人洗去心灵的尘埃,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倡导和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贞女形象的赞颂,不仅表达了对个人美德的推崇,也深刻反思了社会道德的现状,呼吁人们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正直与忠诚,追求内心的纯净与高尚。
俗事萦人阻四并,东郊又送屏星行。
欲安边圉元无策,善服人心只有清。
使马如羊非我爱,带牛佩犊岂其情。
非惟此意行夷狄,谗舌虽工亦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