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抱瓮(bào wèng)的意思: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采取不恰当的手段或行为。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蚕月(cán yuè)的意思:指蚕吐丝的时候,像月亮的形状,比喻勤劳节俭。
柴扉(chái fēi)的意思:指家中的大门或门扉。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鹿门(lù mén)的意思:指高明的人才,也指有很高的地位或者权力的人。
茅堂(máo táng)的意思:茅堂指的是简陋的茅草房,用来比喻贫苦人家的住所。
妻孥(qī nú)的意思:指妻子和孩子,也指家庭的幸福和温馨。
人时(rén shí)的意思:指人的一生,人生的时光。
是故(shì gù)的意思:因此;所以;由此可见
松关(sōng guān)的意思:轻松地解决问题或放松对某个事物的控制。
蓑笠(suō lì)的意思:指戴着蓑衣、戴着草帽,形容农民劳作的模样。也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形象或者工作状态。
问讯(wèn xùn)的意思:向人询问消息或打听情况。
学圃(xué pǔ)的意思:指学问广博的人,形容博学多才的学者。
营巢(yíng cháo)的意思:指鸟类筑巢的行为,比喻人们建立家庭或事业的场所。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贲湖畔的生活情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淡泊。首句“柴扉客至捕鱼还”展现了一幅隐士归家的画面,他以捕鱼为生,生活简单而自在。接着“花底茅堂竹半间”描绘了居住环境的简朴与自然之美,竹子与茅屋相映成趣,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蓑笠自宜蚕月雨”一句,通过蓑衣和斗笠在春雨中的使用,暗示了农事活动的季节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节律的顺应。“妻孥何愧鹿门山”,则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和儿女的自豪之情,他们如同隐居在鹿门山的高士一般,不为世俗所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啼鸠每笑营巢拙,学圃应知抱瓮閒”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啼叫的鸠鸟似乎在嘲笑那些忙碌于营巢的鸟儿,而诗人自己则像一位园丁,懂得享受劳作后的闲适。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也流露出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满足。
最后,“不是故人时问讯,荒苔经岁断松关”表达了诗人与外界的疏离感,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偶尔来访,而他则习惯于与自然为伴,享受着孤独与宁静带来的内心平和。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乾明院碧鲜亭
坏衣削发远尘垢,蛇祖龙孙生屋后。
不等渭川千户侯,尺椽片瓦何尝有。
方丈东头一亩馀,中轩四面无窗牖。
青琼作枝钿为叶,丹凤未食苍鼠走。
细藤织榻白昼眠,寝浓鼻息如雷吼。
世间百事不历心,门外寒流彻溪口。
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
知君邺城去,历览古时迹。
峨峨铜雀台,其下遗瓦砾。
不化鸳鸯飞,多近蟾蜍滴。
哀哉魏武帝,雄智图九锡。
俄闻望西陵,作妓向朝夕。
曾何百年间,事往如霹雳。
空馀几仞土,阴峭古藓碧。
下有牧羊人,上有牂与䍽。
寒风吹枯草,草短声剌剌。
珠翠为埃尘,冠剑埋百尺。
颜回饮一瓢,仲尼不暖席。
拥徒食人肝,生莫如盗蹠。
令名今犹存,焉在刻金石。
我辈当太平,白首如战敌。
又知为善乐,尚愧苟仕籍。
行行勤抚兵,竖威酬德泽。
送张待制知越州
沧海东边会稽郡,朱轮远下相臣家。
已同云汉星辰转,不与鉴湖风月赊。
越箭抽萌供美茹,秦山堆翠照高牙。
买臣严助前时贵,破盗论功未足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