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鬤缦靡草,䰏髽如植竿。
不簪亦不弁,杂卉翼以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奇特的画面,诗人孙元衡在《裸人丛笑篇(其二)》中,将裸体之人比喻为卫鬤(古代的一种草帽),形容其肌肤如蔓草般柔细,头髮犹如竖立的竿子。他独自站立,像一头公牛(兕)般挺立,双角如同羱羊(一种高山羊)的角尖锐而突出。这个人既不戴冠也不插簪,而是用野花装饰其发际,象征着回归自然的质朴。
诗人进一步设想,此人本应剃发出家,效仿瓯骆(古代南方的部族,常以披发为俗),为何还要保持原貌,不能自我剪发以求完整?这可能隐含了对社会习俗的批判或对个人自由的思考,通过对比裸身与世俗礼法,表达了对传统束缚的质疑。整首诗语言生动,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