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工部弟哀诗二首·其二》
《工部弟哀诗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去岁书来欲解麾,数行遗墨半倾攲。

斑衣不遂娱亲志,白发因吟哭子诗。

让枣犹如前日事,摘瓜空抱暮年悲。

情知衰泪无堪滴,原上寒笳苦死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斑衣(bān yī)的意思:指穿着有斑点的衣服,比喻身上有瑕疵或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遂(bù suí)的意思:事情没有按照预期的方式或计划进行,不顺利。

暮年(mù nián)的意思:指人到了晚年阶段。

前日(qián rì)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一天,特指前一天或前几天。

情知(qíng zhī)的意思:情知指的是通过感受和体验来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能够凭借直觉或经验去了解事物的本质。

去岁(qù suì)的意思:指过去的一年

衰泪(shuāi lèi)的意思:指悲伤哭泣,形容情绪低落或不幸的遭遇。

无堪(wú kān)的意思:形容事物或境况令人难以忍受或无法容忍。

犹如(yóu rú)的意思:形容两者之间非常相似或相仿。

娱亲(yú qīn)的意思:娱乐亲人、取悦亲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工部弟哀诗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逝者哀悼之情的诗歌。

开篇“去岁书来欲解麾,数行遗墨半倾攲。”两句,通过描述收到兄弟遗留下来的书信和字迹,表达了对已故兄弟的怀念。这里的“解麾”意指拆封阅读,而“数行遗墨半倾攲”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阅读时的情感波动。

接着,“斑衣不遂娱亲志,白发因吟哭子诗。”两句,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的差距,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作者穿着斑驳陆离的衣服,却无法实现与兄弟共享天伦之乐的愿望;而“白发”则是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象征,“哭子诗”则是对亡兄无尽的悲痛。

中间部分“让枣犹如前日事,摘瓜空抱暮年悲。”两句,通过对比让枣(一种果实)和摘瓜的场景,表达了对逝者不再能共享生活点滴的哀愁。这些平淡的家常事物,在兄弟离世后,却显得无比珍贵而又不可触及。

最后,“情知衰泪无堪滴,原上寒笳苦死吹。”两句,则是对逝者哀悼之情的进一步深化。作者感慨系之,不仅眼泪难以抑制,而且在荒凉的野外,即便是枯萎的树枝都能引起无尽的思念和悲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细节的回忆,以及对现实与过去美好时光的对比,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哀悼之情和对生命易逝、人事变迁的无奈感受。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题汪思恭松萝书屋·其四

秘府图书阅半交,故园松菊可全抛。

何时更约开新社,与子山中共结茅。

(0)

歙北有山曰飞布甚奇山下江氏世居之山旧有主簿庙以结兵禦寇之功而江氏实主其祀今江氏之老曰嗣器其家以殷实徙京师从子韶入为京学生尝及见予予过歙欲访江氏适以疾不果赋此寄之

一峰高耸碧嶙峋,一族相延几百春。

庙守甘棠思歙簿,家传乔木自江人。

幸瞻日月分馀照,渐觉诗书起后尘。

多病未酬鸡黍约,不辞题句托双鳞。

(0)

游万山观

何代迎仙地,高低复起楼。

东明先得日,西爽最宜秋。

帆影林梢见,岚光脚下流。

道人吹铁笛,飞思绕瀛洲。

(0)

题宗人贡士迪所藏米画

襄阳人物渺如烟,画里云山尚宛然。

珍重旧宗收拾在,风流如坐米家船。

(0)

出班政门渡济川桥行南山脚逢梅

风吹晴色晓初开,春入郊原绿渐回。

华扁尚馀班政额,危梁谁复济川材。

舟随雪浪穿桥过,人拂烟霏下岭来。

忽有异香生眼■,野塘斜映一株梅。

(0)

仆家徽之篁墩有晋循吏陈忠臣之祠第在焉土人尝更名黄以避巢贼之荼毒袭称至今仆近复篁墩之号而翰长镜川先生作十绝非之仆亦未敢以为是也谨次韵随章奉答幸终教之·其三

贼巢能识识中文,亥豕宁无辨几分。

珍重墩头贤父老,果然谈笑却秦军。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