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日迟菱浦,风泉落涧花。
但教予性适,谁识世情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首句“违俗原无意”,表明诗人不为世俗所动,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纯净。接着,“馀生自有涯”暗示了对生命有限的认识,但并不因此而悲观,反而更加珍惜和享受生活。
“谈经寻僻地,沽酒就晴沙”两句,生动展现了诗人在偏僻之地与自然为伴,通过交谈经典、饮酒赏景,寻求心灵的慰藉和满足。这种生活方式,既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求,也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
“野日迟菱浦,风泉落涧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太阳缓缓照耀在菱湖之上,微风吹过,泉水潺潺,花瓣随风飘落,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这样的场景,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最后,“但教予性适,谁识世情赊”表达了诗人对个人情感的重视和对世事的超脱。他认为只要自己的性情得到满足,外界的评价和世事的纷扰便不再重要。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亲近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以及对内心世界和外在自然和谐统一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