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预地卑湿,十岁九逢灾。
矧此瘠郡民,艰状忆向来。
较昔虽小差,曰苏实未哉。
便幸逢有秋,毋遽科呼催。
安排(ān pái)的意思:形容力量浩大,势不可挡的景象。
卑湿(bēi shī)的意思:卑微、谦虚、谦逊
辟污(pì wū)的意思:清除污垢,净化环境。
东作(dōng zuò)的意思:指人们把自己的事情放在首要位置,不顾及他人的利益。
恩例(ēn lì)的意思:恩情和法例。
救济(jiù jì)的意思:救助困苦的人,帮助遭遇困难的人
前回(qián huí)的意思:上次,上回
去岁(qù suì)的意思:指过去的一年
庶几(shù jī)的意思:表示希望或期望某种情况或结果能够实现,但同时也意味着这种情况或结果可能并不容易实现。
污莱(wū lái)的意思:指人品恶劣,行为不端。
向隅(xiàng yú)的意思:指被逼到绝境,无路可退。
向来(xiàng lái)的意思:一直以来,从来就是这样
小差(xiǎo chāi)的意思:小问题;小错误;小差错
一夫(yī fū)的意思:指一个人,表示某一事物或情况只需要一个人即可完成。
有秋(yǒu qiū)的意思:指有收获,有所得到。
籽种(zǐ zhǒng)的意思:指种子,比喻事物的起源或根源。
作兴(zuò xīng)的意思:指引起兴趣、激发热情,使人产生兴奋和活力。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过宿迁命借给民籽种》。诗中描绘了作者对宿迁地区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情况的关注。
首句“宿预地卑湿,十岁九逢灾”点明了宿迁地区的地理环境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暗示了当地百姓生活之艰难。接下来,“悇然思救济,剔鬟示前回”表达了作者对于如何帮助百姓摆脱困境的思考与尝试。通过“去岁乃免涝,赈恩例弗推”两句,诗人回顾了去年的情况,虽然避免了水灾,但并未得到应有的救助,流露出对当时社会救助机制的不满。
“一夫苟向隅,如伤繫吾怀”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即使是一个人遭受不幸,也会让他感到心痛。接着,“矧此瘠郡民,艰状忆向来”强调了宿迁百姓长期以来的艰苦生活,而“较昔虽小差,曰苏实未哉”则指出尽管情况有所改善,但仍未达到真正的复苏。
最后,“当春东作兴,籽种要安排。借给俾勤耕,庶几辟污莱。便幸逢有秋,毋遽科呼催”部分,诗人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即在春季农耕季节到来时,提供种子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辛勤耕作,以期改变贫瘠的土地。同时,也表达了希望秋季丰收的愿望,并提醒不应急于催收赋税,体现了对农民生活的体恤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展现了其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叩红弦、画图飞入,楼台如此幽境。
重阳风日今年好,动我醉怀吟兴。栏共凭。
看隔水人家,约略烟中醒。凉云自迥。
听长短菱歌,两三渔笛,声逼晚天冷。
扶肩步,细印苔痕半径。清游滋味谁领。
桂花香透罗衫子,秋上鬓边蝉影。庭院静。
正寂寞无人,惟有斜阳等。垂杨渐暝。
见阵阵昏鸦,星星野鹭,疏落送归艇。
寿母康哉,婺星晖朗,高傍三台。
见西王法驾,双成旌旆,缤纷旖旎,烂熳昭回。
仙李蟠根,灵萱擢秀,管领春风着意栽。
天都上,正霞生海峤,云满蓬莱。养堂此日崔嵬。
更谁羡、怀清旧筑台。
便玉杖扶鸠,金书衔凤,绿尊泛蚁,华发凝鲐。
何物斑斓,阶前绣彩,鼎食纶褒次第开。
三千岁,待桃花结子,许我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