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幽居四乐·其二》
《幽居四乐·其二》全文
明 / 高攀龙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我爱陶元亮,采菊东篱时。

悠然南山意,怡悦自知

北窗睡初起读书忽解颐。

正尔得尊酒日夕相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初起(chū qǐ)的意思:刚开始形成或出现。

东篱(dōng lí)的意思:东篱是指东边的篱笆,比喻境界高、品德纯洁的人。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日夕(rì xī)的意思:日出和日落,表示时间的流逝。

山意(shān yì)的意思:形容心境深远、意境高远,具有山的气势和情趣。

相持(xiāng chí)的意思:指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僵持不下。

怡悦(yí yuè)的意思:形容心情愉悦、欢喜。

悠然(yōu rán)的意思:悠然指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样子,形容心情舒畅、无所牵挂。

元亮(yuán liàng)的意思:形容光亮耀眼,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才华出众。

悦心(yuè xīn)的意思:心情愉悦、满足快乐。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尊酒(zūn jiǔ)的意思:尊敬对方,向对方敬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高攀龙先生在幽居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四种乐趣,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我爱陶元亮,采菊东篱时。” 开篇即以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和敬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高攀龙在此处借用了这一意象,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陶渊明的精神世界相连结。

“悠然南山意,怡悦心自知。”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喜悦,这种愉悦并非外在的物质享受,而是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满足。

“北窗睡初起,读书忽解颐。” 描述的是诗人清晨醒来,坐在北窗之下,开始阅读书籍,心灵得到滋养,笑容不自觉地浮现。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也暗示了在静谧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真正的释放与成长。

“正尔得尊酒,日夕欢相持。”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聚饮酒的情景,虽是日常之乐,却充满了深厚的人情味。在夕阳西下的时刻,与好友共享美酒,谈笑风生,这份欢聚之乐,正是生活中的小确幸,让人感到温暖与幸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知识、友情以及内心平静的追求与体验,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高攀龙

高攀龙
朝代:明   字:存之   籍贯:江苏无锡   生辰:1562年 - 1626年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猜你喜欢

访痴仙山庄即事

来访庞公宅,云山郭外横。

萍蓬游子迹,鸡黍故人情。

栗里安耕稼,桃源隐姓名。

醇醪拚一醉,重与话鸥盟。

(0)

悲台湾·其一

狂澜谁障百川东,日下金蛇电掣空。

刘帅浑如魏得狗,唐王岂复郑芝龙。

鸿沟耻划诸番界,鲸浪横飞半线中。

莫笑铜铃沿旧俗,伤心有泪洒鸡笼。

(0)

僧石峰和余游海会寺诗复呈一律依韵答之

知时好雨洒芳田,閒试僧庐洗钵泉。

一派海潮空外响,满怀冰雪句中传。

云生树杪钟楼晚,鸟步花阴石径妍。

笠屐何当随野衲,秋风归旆独悠然。

(0)

台湾八咏

渔舟杂沓傍沙汀,灯影参差照北冥。

旷野但看光烨烨,远山能辨色青青。

天边荡漾非关月,水际熹微似落星。

到晓尚馀红惨淡,莫疑宵烛放宫庭。

(0)

十三澳诗

行春按部过林投,人物丰盈里社休。

东石风晴看鹭翥,西溪浪暖起龙游。

大夫计富惟询马,比户能封在畜牛。

海国太平真乐土,安居渔佃即仙洲。

(0)

台湾八景

野径积沙深,七昆缓步寻。

笠翁疑隐见,舟子任浮沉。

众籁鸣天际,孤灯照水心。

晨星钟漏落,渔火色相侵。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