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燕》
《燕》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处处定知秋后别,年年长向社前逢。

行藏自欲追时节,岂是人间不见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见容(jiàn róng)的意思:指看到某人或某物时,能够准确判断其内在的品质或特点。

年年(nián nián)的意思:每年都;每年一次

年长(nián zhǎng)的意思:年纪大,年纪比较长。

秋后(qiū hòu)的意思:指事情发生后不久,事情的结果或后果就显现出来。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是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人品、品德好。

时节(shí jié)的意思:指特定的季节或时期,也可指特定的时机。

行藏(xíng c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行为表现。

注释
处处:各个地方。
定知:必定知道。
秋后别:秋天过后就要分别。
年年:每年。
社前:社日之前(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行藏:行动和隐退。
追时节:顺应时令。
岂是:哪里是。
人间:人间世。
不见容:不被接纳。
翻译
处处都能预感到秋天之后的离别,每年总是在社日之前相遇。
我们的行动和隐退都想要顺应时令的变化,哪里是因为人间不容我们存在呢。
鉴赏

这首诗名为《燕》,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之手。诗中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念和对人世间冷暖变化的感慨。

"处处定知秋后别,年年长向社前逢。"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季节更迭、岁月匆匆的氛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往往象征着离别。诗人通过“处处”二字,强调了无论在何处,都能感受到秋意渐浓,意味着与旧友的分别即将到来。而“年年长向社前逢”则表达了每当岁末时分,总会不自觉地走向田野上的社坛,那里曾是人们聚集、庆祝丰收的地方。诗人在这里暗示,每逢佳节,便能遇见旧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美好的相逢也渐渐变得遥不可及。

"行藏自欲追时节,岂是人间不见容。"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珍惜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无奈。"行藏自欲"表明诗人希望随心所欲地去回忆和追寻那些逝去的时光。然而,"岂是人间不见容"这句话却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世俗的眼中,这种对于过去美好的留恋往往被视为不合时宜,甚至可能会遭到冷遇。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和岁末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深沉的主题:面对不断流逝的时间,个体的记忆与情感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寻求一席之地。王安石以其特有的哲思和文学才华,捕捉到了人生中的无常与孤独,同时也传达了对于美好过往不愿忘怀的情怀。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茅城驿

汴河无景思,秋日又凄凄。

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

早苗多间草,浊水半和泥。

最是萧条处,茅城驿向西。

(0)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江上笛

江上何人夜吹笛,声声似忆故园春。

此时闻者堪头白,况是多愁少睡人。

(0)

禽虫十二章·其八

蟏蛸网上罥蜉蝣,反覆相持死始休。

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雠。

(0)

雨中携元九诗访元八侍御

微之诗卷忆同开,假日多应不入台。

好句无人堪共咏,冲泥蹋水就君来。

(0)

和钱员外青龙寺上方望旧山

旧峰松雪旧溪云,怅望今朝遥属君。

共道使臣非俗吏,南山莫动北山文。

(0)

自叹二首·其二

二毛晓落梳头懒,两眼春昏点药频。

唯有闲行犹得在,心情未到不如人。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