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风晚逾响,草屋日之夕。
远烧昏始红,高月淡未白。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出树(chū shù)的意思:比喻事物显露出本质或真相。
镫火(dèng huǒ)的意思:指骑马时,马腹被烧热而发急跳跃的情况。比喻人遭到刺激后,情绪激动不安。
飞声(fēi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传播迅速,声势浩大。
枫林(fēng lín)的意思:枫林指的是枫树丛生的地方,也可引申为人群密集的地方。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家食(jiā shí)的意思:指在家中吃饭,也泛指家常饭。
见人(jiàn rén)的意思:指人们相互见面,互相交往的情景。
林落(lín luò)的意思:树木稀疏,形成的林子很稀疏。
牧笛(mù dí)的意思:指牧人吹奏的笛子,比喻对牧业或农业耕种等工作的熟悉和精通。
人迹(rén jì)的意思:指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或痕迹所在的地方。
树隙(shù xì)的意思:树木之间的缝隙或间隔
霜风(shuāng fē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风。
飕飕(sōu sōu)的意思:形容风声、箭声等声音刺耳、猛烈。
远烧(yuǎn shāo)的意思:形容火势猛烈,迅速蔓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山野的画面。诗人通过"篱竹鸣飕飕"和"枫林落摵摵",生动地展现了秋风摇动竹林,枫叶飘落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霜风晚逾响"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寒冷,"草屋日之夕"则点明了诗人身处简朴的乡村生活之中。
随着天色渐暗,"远烧昏始红"描绘了远处的炊烟在暮色中染上一抹暖红,"高月淡未白"则暗示月亮升起但尚未完全明亮,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牧笛忽飞声"引入了悠扬的笛声,打破了寂静,"断续前坡隔"则让这声音显得更加遥远而神秘。
"柴门各家食"描绘了村民们各自回家准备晚餐的情景,"镫火出树隙"则透过树影看到微弱的灯光,显示出生活的烟火气。最后两句"古路寒烟平,何处见人迹"以空旷的古道和袅袅寒烟,表达了诗人对人踪罕至的山野景象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孤寂与静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山村图,展现出自然景色与人间生活的和谐交融,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去年白玉花,结子深林间。
小憩藉清影,低颦啄微酸。
故人不复见,春事今已阑。
绕树寻履迹,空馀土花斑。
霜落石林江气清,隔江犹见暮山横。
个中只欠崔夫子,满帽秋风信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