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暮》
《舟暮》全文
明 / 黎遂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细草扁舟暮,寒云澹树天。

渐沉桥外翠,空听石间泉。

古门当岸,村孤屋背田。

众山看处断,微雨滞炊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处断(chǔ duàn)的意思:指处理问题或纠纷时做出决断,解决疑难情况。

炊烟(chuī yān)的意思:指农村中农民家中炊烟袅袅升起,意味着安居乐业,平静安宁的生活。

古门(gǔ mén)的意思:指古代的门户、门派或门第。

细草(xì cǎo)的意思:细小而柔弱的草木,比喻弱小而不起眼的人或事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舟行于江面,四周景物静谧而幽深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与静交织、自然与人文相融的山水画卷。

首句“细草扁舟暮”,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细草与扁舟是傍晚时分常见之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寒云澹树天”一句,通过寒云与淡树的对比,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天空景象,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冷寂之美。

“渐沉桥外翠,空听石间泉”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随着视线的延伸,远处的青山渐渐隐没在一片翠绿之中,而近处的溪流则潺潺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通过听觉元素,让读者仿佛能亲耳听到自然的声音,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庙古门当岸,村孤屋背田”两句,则将人文景观融入自然之中。古老的庙宇与岸边相对,孤独的村落与背后的农田相映成趣,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这种对历史遗迹和乡村生活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

最后,“众山看处断,微雨滞炊烟”两句,以远眺群山的视角结束全诗,同时引入了微雨与炊烟的元素,既增添了画面的朦胧美,也暗示了生活的温暖与希望。群山的断续与炊烟的停滞,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傍晚江面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与文化的深深思考,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与回味。

作者介绍

黎遂球
朝代:明   字:美周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46

(?—1646)广东番禺人,字美周。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猜你喜欢

长城

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

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

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

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

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

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土。

(0)

赠李中丞洪一首

深沈阃外略,奕世当荣寄。

地裂大将封,家传介圭瑞。

至今漳河俗,犹受仁人赐。

公初镇惟邢,决胜无精兵。

重围逼大敌,六月守孤城。

政用仁恕立,恩由赏罚明。

遂令麾下士,感德不顾生。

于时闻王师,诸将兵颇黩。

天子狩南汉,烟尘满函谷。

纯臣独耿介,下士多反覆。

明公仗忠节,一言感万夫。

物性如蒺藜,化作春兰敷。

见说金被烁,终期玉有瑜。

移官万里道,君子情何如。

伊昔避事心,乃是方袍客。

顿了空王旨,仍高致君策。

安知七十年,一朝值宗伯。

言如及清风,醒然开我怀。

宴息与游乐,不将衣褐乖。

海底取明月,鲸波不可度。

上有巨蟒吞,下有毒龙护。

一与吾师言,乃于中心悟。

咄哉冥冥子,胡为自尘污。

(0)

裴端公使君清席赋得青桂歌送徐长史

昔年攀桂为留人,今朝攀桂送归客。

秋风桃李摇落尽,为君青青伴松柏。

谢公南楼送客还,高歌桂树凌寒山。

应怜独秀空林上,空赏敷华积雪间。

昨夜一枝生在月,婵娟可望不可折。

若为天上堪赠行,徒使亭亭照离别。

(0)

和邢端公登台春望句句有春字之什

春日绣衣轻,春台别有情。

春烟间草色,春鸟隔花声。

春树乱无次,春山遥得名。

春风正飘荡,春瓮莫须倾。

(0)

春夜集陆处士居玩月

欲赏芳菲肯待辰,忘情人访有情人。

西林可是无清景,祗为忘情不记春。

(0)

赋得闻晓莺啼

捲帘清梦后,芳树引流莺。

隔叶传春意,穿花送晓声。

未调云路翼,空负桂枝情。

莫尽关关兴,羁愁正厌生。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