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父坐处,而为子敢居。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七十一杜延年》全文
- 注释
- 怪来:感到奇怪。
御史府:古代官署,负责监察官员。
坐榻:座位。
不如初:不如以前。
曾是:过去是。
父坐处:父亲曾经坐的位置。
而为子:然而我作为儿子。
敢居:敢于占据。
- 翻译
- 原来在御史府中感觉奇怪,现在的座位不如当初。
这里曾经是我父亲的位置,我作为儿子怎敢轻易占用。
-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孝道的深刻理解。首句"怪来御史府,坐榻不如初",通过对比御史府中的座位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地位的变迁。原本是父亲曾经坐过的位子,现在却由儿子坐上,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孝道传承的感慨。
"曾是父坐处,而为子敢居",直接揭示了主题,强调了孝道中尊敬长辈、不敢轻慢的传统美德。诗人以谦卑的态度表明,即使在权势显赫的御史府,也不能忘记对先人的尊重和自身的身份定位。整首诗寓教于言,体现了宋代儒家伦理对于孝顺的重视,以及诗人对孝行的推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沈沅陵
世官古所讥,世禄今不废。
要之苟有人,二者非苦背。
君祖我曾祖,绍圣同廷对。
素风我莫嗣,清德君可辈。
江湖渺闻名,荆蛮适亲诲。
忘年君固美,并行我终悔。
许以相唱酬,何止闻謦欬。
君行竟先我,后会何时再。
江花与江草,颇恨远目碍。
君于门户责,有似松柏耐。
而我诗书乐,政尔羞同队。
临分曷告我,苦语幸勿爱。
我亦安赠君,结兰以为佩。
庶几二祖风,岁久端如在。
泊舟叫岩入法林院访洪驹父留题
溪边遵微径,林下陟荒级。
逢僧衣蓝缕,对面日曛黑。
堂空若无人,岩浅仅容席。
流传昔闻诗,求访今罔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