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酣尽道谁能觉,□□□□玉笛声。
《开元天宝杂咏.妖烛》全文
- 鉴赏
此诗《开元天宝杂咏·妖烛》由宋代诗人萧立之创作,通过烛光与酒宴的描绘,展现了深邃的人性洞察与情感细腻的笔触。
首句“烛似无情还有情”,以烛光的“无情”与“有情”形成对比,暗示烛光虽看似无生命,却在酒宴中扮演着引人入胜的角色,仿佛有了情感。这不仅是对烛光的描绘,也是对宴会氛围的渲染,烛光在酒宴上扮演着调节情绪、增添气氛的重要角色。
次句“酒边故故弄昏明”,进一步描绘了烛光在酒宴中的动态效果。在饮酒的欢愉时刻,烛光故意地时明时暗,制造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氛围,仿佛它有意在与人们的情绪互动,增添了几分醉意与浪漫。
第三句“宴酣尽道谁能觉”,则将焦点转向了宴会参与者。在热烈的宴会上,每个人都沉浸在欢乐之中,享受着美酒佳肴,却忽略了烛光所营造的微妙变化。这句话揭示了人们在狂欢时往往容易忽视周围环境细节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性中追求表面快乐而忽略内在感受的观察。
最后一句“□□□□玉笛声”,虽然此处有所缺失,但可以推测是诗人想要表达的是,在这样的宴会上,玉笛声悠扬响起,与烛光和酒宴的氛围相得益彰,共同营造了一种既热烈又略带忧郁的意境。玉笛声作为背景音乐,不仅增添了宴会的高雅气息,也引发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感慨与回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烛光、酒宴、玉笛声等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场景中微妙情感变化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性复杂面目的独特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